健康養身★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導讀:這影響長壽因素佔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麼理解?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呢?

 

“壓力激素”會損傷身體!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黃帝內經》也曾說到: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結,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所以醫病先醫“心”。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心血管系統也會由於長期過勞而變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樂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產生快感,這種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狀態,可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樂的“益性激素”,減少“壓力激素”呢?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1、確定一個目標,勤於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標感很強”對健康有益。因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態,進而決定其生理狀況。

 

勤於思考的人的腦血管處於舒展狀態,因此,經常用腦可以促進腦部的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中老年朋友退休後可以上老年大學,學習書法、跳舞、唱歌、畫畫等等,讓自己的大腦保持活動的狀態。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2、助人為樂有治療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給予別人“物質上”的幫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給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因為與人為善,常做好事,心中會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進而降低了壓力激素水平,促進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學專家甚至說: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是預防和治療憂鬱症的良方。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3、家庭和睦是長壽的秘密。

 

美國有兩位心理學教授積20年的研究發現: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際關係”。他們說,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煉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人際關係不僅包括和朋友的關係,還包括和家人的關係。因此,家庭和睦、與朋友相處愉快是長壽的秘訣之一!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4、付出友善就會收穫友善

 

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這個友善包括:讚美、幽默、微笑、尊重、禮讓、隨和、包容、寬恕、體諒、同情、忠誠、傾聽等。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穫別人的友善,心情也會更好哦!

 

“情緒不爽,會導致肝病”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把動物的肝臟切除後,將原本應當是進入肝臟的門靜脈和腹部大動脈直接相通,心臟就立刻脹大而靜脈血淤積,動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見肝對血循環量的調節作用是多麼重要。

 

情緒不爽、生氣鬱悶的時候,也會影響肝的疏泄,而出現肝和肝經氣滯血結的情況。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不生氣,就不生病”

情緒是人的本能,但在競爭激烈的生活環境下,人的精神壓力自然會增大,於是各種負面情緒會經常影響到人的健康。

 

郝萬山教授說:“你看好多人,到處都抱怨,看啥都不順眼。國家怎麼這個樣子,社會怎麼這個樣子,單位怎麼這個樣子。回到家就抱怨,家里人怎麼這個樣子,抱怨就是一種負向情緒。”

 

郝萬山教授還說:“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嘿,只要我們把控好情緒這個關,我們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心要靜,身要動”

養心、靜心、修心、調控意識情緒,本身就是一個養生常識,可惜不被大家重視,所以才會出現“治不好的胃病”、“伴隨一生的咽炎”。

 

心靜則身安,身安則體健,心安體健則百病少生。動能生陽,陽氣旺盛而通達,則氣血流暢,肌肉豐滿,筋骨強健。

 

心要靜,身要動,營養均衡不過剩,這是歷代各個門派的養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寶。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其實,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僅僅是吃和運動,還有愉快的心情和積極的心態也是十分重要的!趕緊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朋友們吧,祝大家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授權來源:CEO商業內參    ID:CEO-888888
原文標題:科學發現: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不是吃和運動,而是…太震驚了!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治療大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為腸阻塞的患者腹脹較嚴重,就得藉由兩階段手術,包括暫時性人工肛門手術,先幫助患者減輕腹部壓力,待腸道阻塞、腫脹狀況緩解後再安排腫瘤切除手術。南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擔心外觀與生活等影響,對於人工肛門較為抗拒,尤其若年紀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羿崴報導】60歲的蔡女士患有輕微的高血壓和糖尿病,服藥多年控制穩定。近日她因上腹悶脹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腎臟上緣有一顆10公分的大腫瘤,醫療團隊擔心惡性可能,將她轉介給泌尿科游智欽醫師。透過腹腔鏡手術,芒果般大的腫瘤連同腎上腺一同摘除,進一步化驗,發現是極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很多人一聽到「菜花」,都直覺認為是性生活混亂才會感染,事實上,菜花的傳染途徑並非只會經由性行為,醫師提醒,除了使用公共廁所,進出泡溫泉、三溫暖、游泳池等潮濕環境,也須格外留意衛生,避免被菜花感染的機率。一旦發現長出菜花,愈快接受治療,儘早將病毒殲滅,才能避免「春風吹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學童視力保健微網頁「高瞻遠矚EYECARE」APP於昨(1)日上線,由新北市政府、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亞東醫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與亞東科技大學共同推動,希望藉由「高瞻遠矚EYECARE」微網頁可愛童趣的設計,增加學童對於視力保健的知識及參與意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