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秘一周竟是大腸癌引起 裝置大腸支架順利舒緩

便秘一周竟是大腸癌引起 裝置大腸支架順利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治療大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為腸阻塞的患者腹脹較嚴重,就得藉由兩階段手術,包括暫時性人工肛門手術,先幫助患者減輕腹部壓力,待腸道阻塞、腫脹狀況緩解後再安排腫瘤切除手術。南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擔心外觀與生活等影響,對於人工肛門較為抗拒,尤其若年紀較大或心肺功能不佳者,多少對於兩次手術麻醉風險仍有疑慮。

婦人便秘一星期 原來是大腸癌惹禍

一名80多歲阿嬤,將近一星期沒有排便,因此感到腹脹、腹痛,急診就醫確診為降結腸腫瘤導致腸阻塞。廖師賢醫師表示,患者因左側的降結腸腫瘤壓迫,擋住食物通道,導致糞便無法順利排出,經醫師進行大腸支架裝置後,順利解決排便問題,事實上,若是出現腹脹、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嘔吐等症狀時,未及時處理,恐引發腸子壞死、腹膜炎等併發症。

裝大腸支架撐開腸道 手術不需麻醉助舒緩排便

廖師賢醫師解釋,經評估患者狀況後,可選擇裝置大腸支架,透過內視鏡在阻塞的腸道中裝置金屬支架,以撐開腸道,患者不需全身麻醉,就能順利解決腸阻塞症狀,舒緩排便問題,藉此也能爭取營養補充時間,在體力恢復後,再進行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等後續癌症相關治療,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預防勝於治療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應定期檢查

但大腸支架可能產生刺激、穿孔、出血、疼痛等風險,因此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大腸支架裝置,治療前仍須經醫師詳細評估身體狀況。廖師賢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若為50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等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避免引發併發症。

【延伸閱讀】

運動完肌肉痠痛? 中醫師分享喝這個有解

中風後肢體僵硬可能是痙攣了! 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難以啟齒的隱疾「痔瘡」,多數成年人都有,根據成大醫院公布的報告,在台灣,痔瘡罹患率高達86%。痔瘡症狀各有不同,多數因為不會痛、沒有流血等較明顯症狀,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有痔瘡,還有患者其實已有自覺症狀,卻因為發病的部位讓人害羞,覺得尷尬、不願就診,或是有「痔瘡就是必須動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台灣AI醫療教育論文登美國癌症年會!2019年美國癌症年會(ASCO)日前正在芝加哥盛大舉行,臺北醫學大學和IBM合作研究顯示,透過AI人工智慧來訓練醫學生的成效,顯著優於傳統訓練法,展現北醫結合人工智慧進行醫學教育的創新思維,受到國際醫界肯定。萬芳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台中66歲朱先生因喉嚨沙啞兩週,兩度赴診所拿藥卻不見效果,改至醫院檢查,透過內視鏡發現患者聲帶完全不會動,再安排X光檢查發現影像異常,立刻轉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接受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嚴重胸主動脈瘤剝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邱建仁與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緊急安排主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中65歲陳先生在建築工地上班,日前因從樹上摔下來,緊急被送到急診,經X光檢查意外發現,他的肺部有可疑小白點及肺積水問題,因而導致呼吸不順,一度懷疑是腫瘤作祟,為進一步確認病因,轉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育生進行肺部手術切片,病理報告證實為「矽肺症」,幸好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