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便秘一周竟是大腸癌引起 裝置大腸支架順利舒緩

便秘一周竟是大腸癌引起 裝置大腸支架順利舒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治療大腸癌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若為腸阻塞的患者腹脹較嚴重,就得藉由兩階段手術,包括暫時性人工肛門手術,先幫助患者減輕腹部壓力,待腸道阻塞、腫脹狀況緩解後再安排腫瘤切除手術。南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廖師賢醫師指出,許多患者擔心外觀與生活等影響,對於人工肛門較為抗拒,尤其若年紀較大或心肺功能不佳者,多少對於兩次手術麻醉風險仍有疑慮。

婦人便秘一星期 原來是大腸癌惹禍

一名80多歲阿嬤,將近一星期沒有排便,因此感到腹脹、腹痛,急診就醫確診為降結腸腫瘤導致腸阻塞。廖師賢醫師表示,患者因左側的降結腸腫瘤壓迫,擋住食物通道,導致糞便無法順利排出,經醫師進行大腸支架裝置後,順利解決排便問題,事實上,若是出現腹脹、腹痛、排便習慣改變、嘔吐等症狀時,未及時處理,恐引發腸子壞死、腹膜炎等併發症。

裝大腸支架撐開腸道 手術不需麻醉助舒緩排便

廖師賢醫師解釋,經評估患者狀況後,可選擇裝置大腸支架,透過內視鏡在阻塞的腸道中裝置金屬支架,以撐開腸道,患者不需全身麻醉,就能順利解決腸阻塞症狀,舒緩排便問題,藉此也能爭取營養補充時間,在體力恢復後,再進行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等後續癌症相關治療,以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預防勝於治療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應定期檢查

但大腸支架可能產生刺激、穿孔、出血、疼痛等風險,因此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大腸支架裝置,治療前仍須經醫師詳細評估身體狀況。廖師賢醫師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若為50歲以上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等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避免引發併發症。

【延伸閱讀】

運動完肌肉痠痛? 中醫師分享喝這個有解

中風後肢體僵硬可能是痙攣了! 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感冒病毒入侵或感染流感,最怕引發肺炎致命。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透露,與自己相識多年的男性友人,正值身強體壯的48歲中壯年,沒想到一個小小感冒卻引發急性肺炎,短短兩天病情急轉直下,經搶救無效最後仍宣告不治,令家屬措手不及、悲痛萬分,至今還無法相信感冒肺炎竟會奪走最愛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目前全世界針對血友病治療皆以「預防性治療」為趨勢,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指出,透過規律用藥,可避免長期頻繁出血所導致的關節病變,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達到零出血的目標。血友患者長期出血 致人生卡「關」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指出,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凝固異常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癌症疫苗新療法,免疫治療如虎添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一項小型研究顯示,針對腫瘤注射一系列免疫刺激劑,並搭配放療,可將該腫瘤變成自體免疫細胞的教育工廠,使免疫系統攻擊腫瘤。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簡稱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稍微爬樓梯就喘個不停,動起來容易氣喘噓噓,有些人可能認為是氣喘或自己肺活量差,但這也可能是肺動脈高壓的症狀。根據統計,全球肺動脈高壓患者超過2,500萬人,大多數人都沒聽過,而且許多患者延遲診斷,往往活不過三年。四肢水腫、藍唇 肺動脈高壓要小心肺動脈高壓好發於40到5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