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之下精神、心理影響的附帶效應 你也有新冠肺炎症候群嗎?

疫情之下精神 心理影響的附帶效應 你也有新冠肺炎症候群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了全球民眾的生活已持續接近兩年了,除了威脅生命安全,並帶來生理上的病痛。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醫療團隊發現部分個案即使在病毒感染痊癒之後,仍然有持續數個月的殘餘神經精神症狀,包括失眠、憂鬱、疲憊、思緒模糊、記憶喪失、心悸等現象,學界稱之為「急性後期新冠肺炎症候群」。

新冠肺炎症候群  恐是局部缺氧性傷害所致

醫療團隊指出,憂鬱、焦慮、認知功能缺損與感染所導致的神經發炎、神經傳導物質降低、及腦部因血栓造成的局部缺氧性傷害較相關。其中因發炎導致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缺損,個案可能發生憂鬱、無法感受快樂、負面思考、自殺意念等症狀。

居家隔離不自由  心理壓力大增加

有些國家觀察到居家隔離政策造成民眾感覺生活不由自主,心理壓力與失眠的情況都增加了。接踵而來的是酒精的銷售量上升,民眾在家飲酒的習慣更普遍,甚至家庭暴力和網路賭博的衝動行為也跟著變多。上述諸多問題雖然不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卻都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對全球民眾帶來精神壓力與心理影響下的附帶效應。

為減少染疫風險  卻多了心理疾病

為了避免被傳染疾病,對於有心理困擾與精神疾病的病患而言,保持物理距離的行為雖然能有效防疫,但同時可能使家庭、社群、和醫療的支持力量無法持續協助病患。許多國家的醫院日間復健或社區型日間照護中心,在疫情嚴重的時候也都為了減少傳染風險而暫停營運,一些研究指出,規律的作息和治療頻率被打斷之後,包括失智症、自閉症類群、智能障礙、飲食疾患,以及人格疾患等診斷的病人,皆有病情惡化的現象。

出院後持續門診追蹤 減少心理壓力負擔

因此,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的照會團隊,在病患住院期間,透過視訊電話等方式,評估病患的精神健康狀態,可以早期發現情緒困擾和睡眠障礙,並且視情況在病患出院之後安排持續門診追蹤,使用溫和的精神舒緩藥物,搭配復健和運動來讓症狀更快復原。

【延伸閱讀】

運動完肌肉痠痛? 中醫師分享喝這個有解

中風後肢體僵硬可能是痙攣了! 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天漸轉寒冷,冬至是天氣最冷的日子,民眾往往會選擇溫補藥膳,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來暖胃養生,然而冬季的藥膳要注意什麼?什麼體質、類型的民眾適不適合吃呢?讓中醫師告訴您冬季的養生方法。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醫師表示,台灣秋季氣溫下降較不明顯,但冬季會明顯變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4名,且伴隨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雖然骨質疏鬆症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也因此許多民眾直到意外跌倒導致骨折就醫,才發現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而嚴重骨折後,可能導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攝護腺特異抗原 (PSA)所有男性都擔心攝護腺癌,尤其現在人口老年化,攝護腺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如何能夠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症,早期的診斷、早期的治療,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攝護腺癌的診斷主要依據攝護腺癌指標─PSA,中文名稱叫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攝護腺的上皮細胞與癌細胞都會分泌攝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這幾天晚上大家沒睡好,都一起在追「激怒李蕾」這場真實世界的婚變大劇!吃瓜的民眾熱議著「見宏就休」、「蕾神之槌」,還有「性成癮症」也成為熱搜關鍵字。 偶像歌手王力宏遭前妻李靚蕾揭露習慣性召妓,罹患性成癮症及自戀性人格,已無形象可言。患有性成癮症的知名男星眾多,包括:麥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