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零出血? 血友患者應重視預防性治療

零出血? 血友患者應重視預防性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目前全世界針對血友病治療皆以「預防性治療」為趨勢,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彭慶添指出,透過規律用藥,可避免長期頻繁出血所導致的關節病變,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達到零出血的目標。

血友患者長期出血 致人生卡「關」

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指出,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凝固異常疾病,患者因缺乏凝血因子,導致長期反覆出血,85%出血都位在肘、膝、踝等大關節部位,引起關節病變,造成時常疼痛、肌肉萎縮及行動障礙等,對病患的生活影響甚大,很多患者日常生活嚴重受限,甚至嚴重影響行走能力。

血友病治療新進展 減輕預防性治療重擔

血友病患者治療上最大的瓶頸就是「半衰期」,血友病患者在施打凝血因子之後,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濃度會提高,隨著時間濃度也會逐漸下降,當下降至一半所需的時間就是半衰期。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林敬業醫師表示,目前「雙特異性單株抗體」突破過去A型血友病的治療瓶頸,其半衰期可達一週或一個月注射一次,大幅減輕血友病患者的負擔。

伸出援手 關懷血友

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日前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於台大醫院舉辦活動慶祝大會,邀請民眾一同關懷血友病患者。彭慶添理事長指出,舉辦慶祝大會除了邀請許多貴賓分享目前最新的治療趨勢,也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社會各界認識血友病,一同關懷血友病患者,盼望社會大眾能給予病友同情心與同理心,伸出援手、關懷血友。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新生兒的相當皮膚脆弱,因為表皮角質層、汗腺、血管等都尚未發育完成,此時寶寶皮膚防禦抵抗力就相對很薄弱,潮濕的氣候及環境因子的干擾,肌膚就容易出現敏感不適的問題,要怎麼細心呵護才能讓寶寶白白嫩嫩的呢? 粟粒疹/Milia 短暫的皮疹,因皮膚角質層及皮脂腺分泌物堆積。出現在鼻頭及臉頰,如白色針頭大之突起...

閱讀詳情 »

現醫療技術進步,牙齒根管治療、深度齲齒所造成的牙髓疾病治療也能使用顯微根尖手術,透過高倍率顯微鏡搭配超音波器械,將手術範圍縮至最小,減少術後疼痛,提高成功率,盡可能留下原來的牙齒。 本預計年底穿上婚紗,當個幸福新娘的王小姐,卻因為1顆黑門牙而傷透腦筋,拍攝婚紗時只能閉嘴微笑,如果沒能及時治療,還可能...

閱讀詳情 »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髖關節病變所導致的疼痛、影響日常生活的情形日益增加。當藥物治療、改變生活作息及使用輔助裝置仍無法改善時,醫生根據病情常考慮用手術方法去除損壞的關節,並使用人工髖關節取代,大多數病患的疼痛因此可以減輕或解除,關節的功能及變形亦可得到改善,恢復日常生活品質。 髖關節是人體站立...

閱讀詳情 »

有1項新的研究認為,中年的時候罹患高血壓,可能會導致以後失智症機率較高。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的研究顯示,年齡介於54至63歲之間,血壓高於140/90 Hg,又在老年降至90/60 Hg以下,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 研究人員觀察近4,800名患者,他們在24年內會隨訪6次,評估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