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運動就是良藥,但不是越多越好!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運動訓練的好處大於壞處,不僅能有效提高身體素質,降低心臟病發作及猝死的風險。但對於運動量少的人來說,在身體不能承受情況,參加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等高強度運動恐會增加心臟壓力,並增加猝死風險,呼籲循序漸進的運動很重要,先開始輕度的運動計劃,然後再慢慢地建立一個中度到劇烈的運動菜單。
運動就是良藥 有益身體健康
密歇根州皇家橡樹市預防心臟病學和心臟康復主任巴里富蘭克林博士(Barry A. Franklin)指出,運動就是良藥,適度到劇烈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是運動並非越多越好,特別是身體狀況不佳、患有已知或未知心臟病的人,從事高強度運動很可能會導致心臟病變等風險。
潛在心血疾病 增加猝死風險
富蘭克林博士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馬拉松、鐵人三項或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參加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等高強度運動的人發生心源性猝死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較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性馬拉松的參與者心臟病發作或猝死的風險已上升,這表明這些運動賽事正吸引高風險的參與者,很可能包括潛在或未確診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高強度運動 並非適合所有人
除非有胸痛、胸悶運動時壓力或嚴重呼吸急促身體症狀者除外,如果想要變得更有活力,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可以嘗試一個輕度的運動計劃,然後慢慢地建立一個中度到劇烈的運動,特別是一開始運動很重要,但要慢一點,即使你在年輕時是一名運動員也不能輕忽。
已罹患心臟疾病、曾開過心臟方面的手術,應在開展鍛鍊之前獲得醫生的同意。若是活動量少、久坐不動的人,在從事任何劇烈活動之前建議先諮詢醫生,避免徒增心臟的壓力,並留意以下幾點:
(1) 在運動前熱身,讓心率逐漸升高,並以較慢的速度進行。
(2) 在水平面上行走6-8週,在沒有呼吸短促、頭暈、胸痛或胸部壓迫感等症狀時,再上山、慢跑或參加更劇烈的活動。
(3) 將運動時間從5分鐘增加到10分鐘,然後再慢慢增加到所需的時間。
(4) 當環境條件對心臟造成更大壓力時,比如在高濕度或高海拔地區,請降低運動強度。
(5) 運動後慢走,讓心率恢復正常。如果有出現任何頭暈、呼吸急促、胸痛或胸悶等症狀,請停止並尋求醫療評估。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