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須慎防併發症 首要健脾養肝+溫腎陽

糖尿病須慎防併發症 首要健脾養肝+溫腎陽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4名,估計全台糖尿病患已達200萬人。糖尿病最可怕的在於血糖難以控制,會造成全身性的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動脈硬化等,嚴重者可能失明、洗腎,甚至截肢、中風。中醫師李深浦指出,中醫治療糖尿病,可恢復胰島腺的機能及造血功能,使患者體力好、喜歡運動,血糖自然平穩,更能預防併發症。

中醫師李深浦表示,曾收治一名高齡70歲的羅先生,數年前診斷罹患糖尿病,西醫囑咐飲食要少糖、少油,讓他這個不敢吃、那個也不敢吃,2個月內就瘦了8公斤,還時常感覺頭暈、無力,轉由中藥治療後,飲食除了甜食冰品要忌口,其他並沒有限制,體重一個月回升4公斤,現在血糖維持90-100mg/dl,身體疲累也改善了。

一般西醫治療糖尿病,除了服用降血糖藥物外,還會施打胰島素治療。李深浦強調,糖尿病患的細胞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糖分,通常體力會下降、會變瘦,而胰島素是一種動物性荷爾蒙,施打胰島素後,會使體重變重變胖、體格變壯,因此使用胰島素治療要特別小心。

李深浦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糖尿病不只是胰島腺出了問題,包括脾胃、肝臟、腎臟都要一併治療。他舉例,糖尿病會造成惡性貧血,當血液不足時,腎臟會逐漸萎縮,要藉由補腎達到補血;而糖尿病患會突然血糖降低,是因肝醣平衡機能不好,當血糖突然下降,而肝不能立即把肝醣轉化成葡萄糖讓人體利用,就容易頭暈、冒汗、虛脫,因此糖尿病治療也要養肝。肝健康才能不發生因血糖過高而突然血糖過低症狀。

糖尿病患容易造成腎臟病變,引起皮膚搔癢、乾澀,以及體力失調、神經病變,是因細胞無法利用糖分轉換成能量。李深浦強調,透過中藥治療糖尿病,除了可恢復胰島腺的機能,還能同時改善造血功能,讓病患有體力運動來消耗糖分,並能降低相關併發症的機率,如容易疲勞、傷口難癒合、腎臟衰竭、心臟病等。

長期吃西藥、打胰島素治療可以合併中醫治療嗎?李深浦表示,中醫治療好處是飲食自然調節,讓患者有體力可以運動,合併中西醫治療是可以改善病患的周邊症狀,也比較少發生突發血糖過低的現象。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85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臺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每年4至5月恙蟲病例數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今年截至目前統計,高雄市累計4例恙蟲病確診病例,與去年同期8例相比,降幅5成。恙蟲病潛伏長 做好保護措施恙蟲病的潛伏期約6至21天(通常9至12天)...

閱讀詳情 »

日前有女網友在網路社群上PO出自己男友太陽穴長「疔子」,留下宛如彈孔般傷口的恐怖照片,引起網友熱議,直呼實在太可怕了。什麼是「疔子」,和痘痘有何不同?又有哪些人是高好發族群呢?若疔子不幸上身,又該怎麼辦?就讓我們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疔子又可以稱作「癤子」、「癰」,指的是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一名28歲黃姓上班族女子,長久受到便秘困擾,因腹痛持續了6天,無法再忍受疼痛,才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乙狀結腸處長出3公分左右腫瘤,造成腸道完全阻塞。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宏哲,在左下腹進行臨時腸造口手術,讓堵塞在腸子裡的排泄物能先排空,避免腸子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又現2例麻疹!疾管署日前公佈兩名麻疹病例,其中一名南部30多歲女性,由上海搭機返台後,陸續出現咳嗽、發燒及出疹等症狀:另一名中部40多歲護理師,疑似遭到醫院一名30歲男患者傳染,該名男子日前曾去中國出差,也被列為疑似病患。中國工作染麻疹 護理師疑似醫院染病疾管署副署長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