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累到想化療也不行? 罹癌治療不能不知道的「疲憊量尺」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推動「癌因性疲憊症」醫病共享決策表。(照/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醫病共享決策」已經越來越常見,醫病透過溝通、交換資訊,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法,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今(26)日宣布推動「癌因性疲憊症」醫病共享決策表,透過簡單圖卡,幫助癌症患者更了解疾病本身、改善方法和各種藥物的優缺點,以利和醫師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三總癌症中心主任何景良說,癌因性疲憊症化是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會影響包括血球在內的身體各項數據,如果不積極治療,最壞可能衍生數據未達標準、無法接受化療等情形。

這項醫病共享決策表SDM的疲憊量尺,讓癌症患者可以透過觀察自身的活動力、睡眠、壓力等面向,得知自己的癌疲憊分數,未滿4分者,可透過運動、規律睡眠、營養、認知行為治療等非藥物治療來改善。

至於惡化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何景良強調,則可考慮加上藥物治療,目前包括衛福部核准的國內生技公司研發的注射劑或類固醇、精神刺激藥物等,能增強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而改善症狀。

適當活動也很重要!何景良說,過去常見有病人在化療前,一抽血才發現血球數值不夠而無法接受療程,仔細一問,大多數都是因為「宅在家」惹的禍,建議癌症患者應多出門、到人潮少一點的地方活動,才能維持體力,面對後續的積極治療。

照片來源: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咪最怕缺鐵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台灣15到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比率接近2成,不但懷孕期間鐵的需求量會較一般成人增加,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孕前更應該注意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調整身體,國健署就提醒有一項錯誤舉動千萬別犯,...

閱讀詳情 »

▲棄機械專業轉披白袍的王新民,一手打造預防醫學的金招牌。(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擁有豐沛的醫療人材,小診所也有著大醫師,在台南學甲就有著這樣一所歷史接近百年的診所,歷經三代傳承,且專一性治療腦中風已經超過一甲子歲月,累積破十幾萬例個案,好成績吸引來自...

閱讀詳情 »

▲對抗一年比一年撥快的「癌症時鐘」,免疫力是關鍵。(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李盛雯/專訪報導 台灣「癌症時鐘」一年比一年快,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最新統計,已經撥快到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總因治療效果不明顯,感到沮喪,甚至想放棄治療,國內預防醫學知名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