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期不能吃火龍果?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文|林翠玲 圖|官方網站經期不能吃火龍果?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經期不能吃火龍果?

夏季正是瓜類、火龍果等盛產的季節,但坊間普遍認為女性月經期間應避免吃水果,因寒涼食物可能影響子宮收縮,引起經血瘀滯不暢、凝結成塊而導致腹痛等。依照中醫說法,將水果分為溫性、平性和涼性,溫性水果,如芒果、櫻桃、黃金奇異果等;平性水果如蘋果、葡萄、柳橙等;涼性則像是番茄、橘子、綠色奇異果、水梨、瓜類、火龍果等。因此,富含鐵質屬涼性火龍果,被認為是經期的拒絕往來食物。

經期不能吃火龍果?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依體質搭配食用 得到最佳效果

事實上,用對方法、吃對水果不但不會造成經血瘀滯不順,也能達到補鐵的效果。

一位求診中醫的31歲上班族黃小姐,每次月經來就會胸口悶脹、腹脹、易怒、夜晚難以入眠,而且皮膚變得乾燥、下巴狂冒痘痘。中醫師根據她的體質,建議搭配食用涼性和溫性水果,沒有服用任何中藥,兩週後症狀就獲得明顯改善。台北市立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主任劉佳祐指出,女性經期仍可根據自身體質和症狀選擇合適的水果食用。熱性體質者經期可食用涼性水果,寒性體質者則適合溫性水果,混合性體質者可再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合適水果,而平性水果適合所有女性食用。證實經期也可以安心食用水果,還可以調理身體。若想食用涼性水果,只要加一點薑粉或黑蒜,即可有去寒温補的功效。

月經後補鐵,宜選擇動物性含鐵食物?

一般鐵質的補充,來自於「植物性食物(非血紅素鐵)」和「動物性含鐵食物(血紅素鐵) 」,民眾得到的訊息多為:比起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蔬果等),選擇動物性含鐵食物(牛肉、猪血等)較佳,動物性食物所含的鐵可以多3倍,而且植物性含鐵食物,容易被其食材內的草酸丶植酸等影響,而降低人體對鐵質的吸收。若選擇火龍果補血,則要和肉類共食,並加上辛香料如薑、蔥、蒜等來幫助提高鐵質的吸收率。

針對這樣的論述,馬偕醫院營養課副課長趙強指出,食用牛肉、猪血等動物性含鐵食物,若同時飲用咖啡、茶等含單寧酸成分飲料,一樣會抑制鐵質吸收,降低吸收率。他進一步說明,其實只要選擇同時含有維生素C和鐵的蔬果,如杏、酪梨、棗子、莓果、黑芝麻、紅豆、綠花椰菜、海藻、紅莧菜,或是在進餐時,多喝一杯柳橙汁、檸檬汁,即可幫助人體吸收鐵質。意即,「維生素C」是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強力因素,並且能改善草酸丶植酸抑制鐵質吸收的效果。75毫克的維生素C就可以促進約3.4倍的吸收率。

經期不能吃火龍果?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此外,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職慈濟醫院的許瑞云醫師,在「哈佛醫師養生法」一書中提到,如果沒有正確搭配食物、或是食物消化還未完成,又混了其他食物一起進食,胃會很難消化,容易引起脹氣也導致食物在腸道過久,因腐爛而產生毒素與細菌。以食物通過胃的時間來看:水果是30~60分鐘、大部分的蔬菜1~2小時、魚肉類3~4小時,而帶殼海鮮則需要6~8小時。試想,如果一次將不同屬性的火龍果和肉類一起食用,不僅加重胃的負擔,反而阻礙了可以立即被吸收的大量鐵質,得不償失!

優質蔬果 輕鬆補鐵

除了經期後補充鐵質,平常就可以全家一起來攝取優良鐵質,提供鐵質含量讓大家參考: (以100公克為基準之鐵質含量/毫克,資料來源:衛服部-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

食物品名

.紫菜56.2

.髮菜40.7

.黑芝麻22.3

.文蛤8.2

.蓮子12.3

.紅莧菜12.0

.牛肉火鍋片2.7

.紅豆7.6

.花豆7.9

經期不能吃火龍果?女人一定要知道的事

特別要提醒的是,一般人常認為葡萄乾富含鐵質,其實蕃石榴(尤其是種子)、香蕉、李子、牛蕃茄等新鮮水果更是鐵質的很好來源。

加入«K5傳媒[email protected]生活圈»深度新聞及時送到你面前,週週再送免費電影票!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唯一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實施即將屆滿十年,該會總幹事陳馮富珍及美國、德國等多國衛生部部長、百餘國家的官員、各國民間團體控菸負責人,齊聚阿布達比,共商落實符合公約的立法。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為符合國民健康福祉,應確實減少吸菸人口、預防青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登資料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六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平均每37.3分鐘即有一人罹患,發生人數創新高,對國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然而,「排便」即是腸道最主要的排毒機制,若囤積太多宿便於腸道內,可能使壞菌在體內持續發酵,產生各種有毒氣體及致癌物質,使大腸癌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近期台灣開始限水,民眾飽受困擾,事實上,水資源問題已成當前全球最嚴峻問題之一。聯合國指出,目前全球約有7.5億人缺乏乾淨飲用水,當中非洲就占了3.4億人,平均一年需花400億小時走路取水,許多非洲兒童更因取水,影響就學權益。世界展望會呼籲,今年世界水資源日,除了相約節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7歲的賴同學,3年前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後來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及嗜睡等狀況,卻沒有咳嗽、喉嚨痛、發燒等感冒症狀。送院檢查發現有顆5公分大的腫瘤,合併水腦症及嚴重腦腫脹,造成腦壓上升,危及生命。收治病例的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神經外科醫師鄭宇凱,採放置引流管引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