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經痛當小事拖到「無法躺平」 熟女竟是少見子宮肌瘤、卵巢瘤齊發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為只是經痛沒什麼,直到連平常時肚子都會悶悶痛痛,連平躺都會痛!51歲的陳小姐才覺得不太對勁,沒想到一檢查,竟一口氣發現不但子宮肌瘤再度復發,卵巢右側還有個10公分大卵巢瘤。讓醫師直呼,千萬別忍痛或因害羞而延遲就醫,否則常見導致卵巢差點受損的狀況。

陳小姐就是這樣一個「滿能忍痛的人」,其實早在5年前就因為子宮肌瘤動過一次手術,當時解決了經血量大的問題,但過了幾年之後,肚子在經期時,開始出現悶痛、且血量多等症狀,但她卻直到睡覺也睡不好,忍到現在才發現子宮肌瘤復發,同時還多了卵巢瘤。

收治病人的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李佩蓁表示,子宮肌瘤、卵巢瘤同時發生,其實不常見,陳小姐的卵巢瘤約10公分、子宮肌瘤約7公分左右,其中卵巢瘤更已經大到在肚臍的位置就能摸得出來,且子宮肌瘤也不止一顆,還有其他小顆的肌瘤,這才造成嚴重貧血。

所幸,經醫師與病人討論與評估治療方式後,最後決定採取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移除卵巢腫瘤,並進行保留子宮頸的子宮次全切除手術,這才成功解決困擾陳小姐已久的腹痛、經期異常等問題。

李佩蓁指出,陳小姐的卵巢瘤屬於良性畸胎瘤,一般卵巢畸胎瘤都是沒有症狀,不會痛、也沒有感覺,一旦腫瘤長到超過5公分,因重量不均勻,就有較高機率因為運動或姿勢改變而扭轉,導致月經異常或卵巢缺血,引起下腹痛或劇烈腹痛,這時就需以手術切除。

要注意的是!李珮蓁提醒,30到50歲的女性,約4成到5成都有子宮肌瘤,大部分的人都沒症狀,因此,若是出現經血多、經痛、慢性不孕或因壓迫症狀造成頻尿或排便異常,就需要就醫治療;另外,已檢查出有子宮肌瘤的病友,在未停經之前,肌瘤每年都有可能會慢慢的長大,建議每年定期回診做超音波追蹤檢查。

李佩蓁說,在急診或門診中,常遇到病人忍痛或害羞而延遲就醫,導致卵巢差點受損,其實超音波檢查能快速的幫病人做出初步的子宮或是卵巢異常的診斷,及早找出病灶,不僅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期,治療後也往往有好的結果。

照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沒「疫苗證明」未來寸步難行! 三個步驟這樣下載、通行區分黃綠紅

心臟瓣膜狹窄和逆流最常害命! 台灣醫界推「雙主治醫師同一手術台」救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王聿瀠 李文成 范綱儀/台北報導 春節檢疫措施再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1)日拍板,在「10+4」選項之外,再開放接種過兩劑疫苗的返台國人可以選擇「7+7」措施,即前7天自費住集檢所或防疫旅宿,後7天則可返家在家檢疫,不過,大開方便之門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春節檢疫措施大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宣布,再提供「7+7」選項給打過兩劑疫苗返台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配合「7+7」檢疫措施,集中檢疫所將只收「7+7」檢疫者,11月16日開放網路訂房,每人每日1500元,但只能一人一室,不允許家...

閱讀詳情 »

作者 邵冰如家長冷眼拒絕「讀書沒有用啦」當然,前進偏鄉也遭遇過很多阻力。陳宥達記得,他曾在偏鄉衛生所,遇過護理師看著一箱童書半開玩笑:「這裡的人不愛唸書,晚上很愛烤肉,你發的這些童書,會不會被拿來當柴燒掉了?」還有深山鄉間的原住民爸爸在陳宥達家訪送書時,拒絕他進門,只冷冷的跟他說:「我們的小孩以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旦確診有「心房顫動」問題,腦中風風險就比一般人增加3到5倍之凶,而想要治療心房顫動多靠電燒手術,其中心房中膈穿刺更是重要的一環,傳統上都是利用X光透視心臟,而台大醫院則開始使用心臟內超音波取代X光來引導心房中膈穿刺、協助導管操控、監測心臟狀態,可以將輻射量降到最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