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網路遊戲紓壓 排擠正常生活須留心

網路遊戲紓壓 排擠正常生活須留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網路遊戲風靡,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或家人沉迷。北市聯醫精神科醫師黃彥勳表示,遊戲可以紓解情緒,不須「妖魔化」,然而一旦嚴重排擠平時的社交、工作或課業,伴隨焦慮,且達數個月之久,小心「網路遊戲障礙症」。

優秀學生也會玩網路遊戲

很多家長會問,長時間進行網路遊戲或是消費金錢就算達到成癮?對此,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表示:網路與網路遊戲是現代人休閒管道之一,很多成功社會人士或優秀學生都會玩,只要能適度控制,不需過度擔心。

民眾在遊玩過程中情緒可以得到紓解,幫助度過許多情緒上的危機,算是另類的情緒支持資源甚至很多遊戲內容經過多重設計而具有一定挑戰性和娛樂性,也間接訓練認知功能或是肢體協調。

遊戲成唯一救贖 須留意

但是,若網路遊戲時間失控,嚴重排擠個人家庭、社交、工作、學業、休閒、睡眠時間,並且將網路成為唯一救贖,累積時間超過數個月時,就要小心可能已經達到網路遊戲障礙症。

併焦慮 建議就醫

這類患者有高比例合併有注意力不足、憂鬱、焦慮、睡眠不足、社會適應、生活品質問題,而患者的家庭互動與人際互動,也往往有高度的衝突壓力,這些問題與網路遊戲障礙症有高度相關,複雜機轉也不易解決,這類患者已經不像一般的遊戲消費者享受到遊戲的歡樂,網路遊戲反而是成為一種情緒與身體的負擔。

醫師建議,試著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倘若出現人際困擾、情緒困擾,家庭衝突或是注意力、睡眠不足等困擾時,不妨尋求身心科專業人員協助,改善沉迷狀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2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會和孩子談性嗎?很多家長對於要教導孩子性知識都會很尷尬,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有可能不知從何教起,以致很多孩子對性都是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家長或是老師教導孩子性知識,可以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可用繪本做性教育 臨床心理師張閔翔表示,小朋友在幼稚園時...

閱讀詳情 »

有些讀者朋友有伸展筋骨和按摩習慣,但會在「腋下」位置進行按摩紓壓的人應該滿少的吧?從東方醫學的觀點來看,為了把身體與生俱來「變得更好&更有元氣」像這樣子的力量給引導出來,腋下按摩紓壓是非常重要的☆這次就從“日本-預約不到的整體師”-朝井麗華(Asai Reika)所著的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巴西里約奧運將於8月5日登場,為維護選手出賽期間的健康安全,疾管署已指派防疫醫師至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並開放代表團成員茲卡病毒檢測服務,確保選手健康奪牌為國爭光。醫師則提醒,女性不論前往參賽或觀賽,2個月內都應避免懷孕。 里約茲卡疫情全國第3 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以往診斷神經病變,患者必須做神經切片,傷口大、長達半年才能癒合,還可能留下疼痛的後遺症;台大醫院研發「微創皮膚切片」,僅需取0.3公分的皮膚,傷口最快2周可復原,即可診斷罕病「類澱粉神經病變」,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神經學年報》。 皮膚布滿各類神經 台大醫學院解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