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肥胖易罹癌共病 醫籲鏟肉癌篩

肥胖易罹癌共病 醫籲鏟肉癌篩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代人營養過剩「肥滋滋」,罹癌風險也大幅上升。過重與肥胖已被證實與罹患癌症相關,彰基體重管理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杜思德指出,肥胖從心理、生理及新陳代謝疾病,造成很多共病,呼籲民眾積極檢測癌症,並且減肥降低罹病風險。

肥胖增罹癌率 國人肥胖率卻新高

雖然現代癌症治療非常先進,但切勿因醫療先進而不重視身體保健。彰基醫療長林慶雄表示,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榜首,令人聞癌色變,因此如何降低罹癌風險是現今關注重點。

罹癌原因很多,其中過重與肥胖已被證實與罹患癌症相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過重、肥胖是與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癌症(大腸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等罹患風險相關。而根據國健署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內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45.4%,其中男性為53.4%,女性為38.3%,國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是攀向新高。

肥胖共病多 心病和慢性病一起來

杜思德表示,肥胖與多重共病息息相關,心理疾病就會造成憂鬱、焦慮。生理疾病則會造成尿失禁、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體能下降及慢性下背痛。這些疾病、生理改變,會造成新陳代謝疾病,包括氣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膽結石、不孕症、癌症;心血管疾病方面包括中風、高血脂症、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及肺栓塞等突發性的造成病人死亡。

糖尿病病也是肥胖高風險群,糖尿病和肥胖糖胖症患者,是非糖尿病、非肥胖者7倍死亡率。醫師解釋,「肥胖愛表進入糖尿病前期的機會增加,當有肥胖又有糖尿病,就要好好做體重管理。如果較少活動,較易下肢血管栓塞,痛風機率會上升,痛風機率一上升,腎衰竭跟著上升。

癌症篩檢可預防 減重就可防癌

杜思德和林慶雄兩位醫師呼籲,肥胖從心理、生理及新陳代謝疾病,造成很多的共病;但是,癌症是可以篩檢,如大腸癌、膽囊癌、乳癌等癌症,都可以及早發現。當然,如果及時減輕體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延伸閱讀】斷鬍害漏財 型男總經理機器人植鬍逆轉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2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左圖為示意圖翻攝鳳凰網ㄥzuzutop)   1種醬油吃了必得肝癌認清9因素遠離癌(圖翻攝鳳凰網) 醬油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味調味品,中國人在很久之前就發現了釀造醬油的秘密。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漢,醬油已經有了廣泛的運用和生產基礎。然而近些年,專家卻...

閱讀詳情 »

脫髮病之合理食療,以助髮長(圖片來源:via1 via2)哪些食物有利於頭髮的生長       日常生活中一些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有利於頭髮的生長,如燕麥、花生、蓮子、 榛子、黃豆、綠豆、南瓜子、蠶豆、豌 豆、豆腐皮、干蘑菇、豬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雜誌調查,台灣有4成7的民眾長期處在中高程度的壓力之下;而專業精神科醫師也認為國人壓力指數高達7.3分(滿分為10分),從精神科診所爆增也可窺知一二。這兩份調查都指向同樣的結論,民眾擔心失業、經濟不振、社會秩序與安全不佳,都是令社會大眾憂慮的事項。根據遠見雜誌調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面積燒燙傷患者,傷口的劇烈疼痛,連帶引起巨大的生理壓力,造成消化能力變差,恐影響傷口癒合速度,進而增加感染風險。林口長庚醫院採取「鼻腸管」管餵方法,直接灌食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配方至傷患的腸道,可快速吸收,藉由補給充足的營養,提高傷患自癒的能力。「身體的營養需求量,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