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緩解兒童自閉症狀 精神益生菌新突破

緩解兒童自閉症狀 精神益生菌新突破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球自閉症人數逐年攀升,隨著診斷方法的進步,國內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數15年來激增3倍。自閉症目前仍無法經由開刀或吃藥治癒,早期療育方法是改善病童發展障礙最主要的醫療方法,但對於病患的情緒管理跟精神健康的幫助仍有限。

近年有國際研究發表,發現特定精神益生菌在自閉症動物實驗可改善實驗動物的自閉症行為與調控腦內激素。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蔡英傑領導益生菌研究團隊與台灣自閉症醫療團隊合作進行植物乳桿菌改善自閉症孩童行為效果研究,發現可改善自閉症受試者焦慮、過動衝動與對立反抗行為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utrients》。

台灣約有1萬4千名自閉症患者 僅早期療育能減輕程度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障礙,目前並無有效藥物或治療方法,只能藉由早期療育來減輕障礙程度。根據美國疾管局的統計資料,自閉症的盛行率從2006年每110個孩子中有一位自閉症患者,到2014年增加為每59個孩子中就有一個。

在台灣,目前大約有1萬4千名自閉症患者。蔡英傑教授表示,腸道如同人體中第二個大腦,某些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可以改變大腦激素分泌,對於神經心理疾病有顯著影響,讓自閉症、類憂鬱症狀得到緩解,好的益生菌也能同時幫助腸道健康、改善腸胃不適,對自閉症童的身心症狀都有正面幫助。

實驗結果發現 受試者自閉症行為獲改善

蔡英傑教授領軍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團隊與自閉症醫療團隊,使用精神益生菌菌株進行臨床試驗,研究80名7至15歲男童進行28天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受試男童每天服用2顆益生菌或安慰劑膠囊。

實驗結果發現,服用益生菌膠囊的自閉症受試男童多項自閉症相關行為獲得改善,尤其是過動、不專注、及對立反抗等行為改善最為顯著。研究結果亦顯示,在受試者中,較年輕(7至12歲)受試者的行為具有更顯著改善效果,本項研究成果日前也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utrients》。

輔助食品非藥物 自閉症病童及早進行持續專業醫療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遲緩,無法靠一般醫療方式如開刀或吃藥就治癒,只能藉由早期療育減輕障礙程度。臨床上發現自閉症童也常常發現伴隨著腸道不適症狀。蔡英傑教授解釋,已經有許多學術研究證實腸道、腸道菌與大腦間的神經調控其實是三點一線、互有影響,因此人體內的腸道其實如同第二個大腦,對於身心的健康扮演重要角色。

蔡英傑教授強調,雖然臨床研究顯示雖有助於舒緩部份自閉症症狀,但仍只能作為輔助食品並非藥物,病童越早且持續接受專業醫療最重要。本研究最終還是希望能夠幫助自閉症孩子快樂成長學習,幫助更多受到身心症所苦的廣大患者。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延伸閱讀】抗癌成功有技巧! 肺癌名醫以癌症基因檢測技術擊潰癌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2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臺大醫院發布新聞稿表示,臺大醫院工務室(非醫療單位)同仁,5/18出現發燒症狀,即至台大醫院採檢後當天傍晚確認為陽性,故立即通知全辦公室同仁接受採檢,並進行環境採檢及清潔消毒。目前共有36人已採檢完畢,並進行隔離。至目前為止共10人陽性。據悉其中有人有萬華地區足跡,但仍需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65歲的周太太因長期受下背痛所擾,尋求各式民俗療法;日前,周太太下背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痛,幾近暈厥,家人緊急將她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醫師經初步檢查發現,周太太血液中白血球含量高達正常值兩倍、小便中白血球含量也偏高,且併有微燒,懷疑是泌尿道感染,收治腎臟內科。 腎臟內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日疫情急速升溫,國內本土病例驟增,單日出現300例以上的確診個案。然而國內每年有高達七百萬以上的慢箋領取人數,如何在雙北疫情嚴峻期間,確保慢性病患的用藥不中斷又可以減少民眾暴露在公共場域的染疫風險?臺北北市藥師公會鼓勵,北市市民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群聚的風險及減少等待時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