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患乳癌,我適合用內視鏡微創手術嗎? 專科醫:2種人不可

罹患乳癌,我適合用內視鏡微創手術嗎? 專科醫:2種人不可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3歲的宋小姐偶然間觸摸到自己的右胸有一個硬幣大小的明顯硬塊,前往醫院就後,確診為乳癌第二期,在醫師的建議下,宋小姐先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以ICG 螢光顯影輔助系統,施行「3D內視鏡微創乳房切除手術」,術後,宋小姐未感到任何疼痛,兩天後即平安出院。

3D內視鏡微創乳癌手術 傷口小、疼痛低、恢復期短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張健輝醫師指出,近年乳癌手術不斷朝低侵襲、精準化、微創邁進,從傳統大傷口的乳房全切除手術,演變到2D內視鏡微創乳癌手術,現在更發展出3D內視鏡微創乳癌手術,利用內視鏡輔助進行微創乳癌切除手術,可避免傳統手術對外觀及心理所造成的創傷,擁有傷口小、術後減痛、恢復期短、疤痕美觀,以及可於同個傷口完成腋下淋巴結廓清等優點。

3D內視鏡 提升精準度、增加安全性

張健輝醫師進一步說明,使用3D內視鏡與2D內視鏡進行乳癌微創手術的方式大致相同,但相較2D內視鏡,3D內視鏡為立體成像,大幅提升視野的清晰度及細緻度,同時具有景深及可除霧等特點;當醫師在施作剝離動作時,能清楚區辨皮膚、血管及乳腺組織,免除在進行手術時不慎將患者的皮膚弄破,或是為了保護皮膚導致乳腺組織清除不完全的問題,不只精準度再升級、增加安全性,也間接降低了復發風險,手術所需的時間更僅為2D內視鏡的一半。

ICG螢光顯影輔助 提高手術即時性

此外,搭配新型的ICG螢光顯影輔助系統,更可直接於術中注射顯影劑,精準偵測前哨淋巴結的位置,提高手術的即時性及安全性,相較過往於術前以放射性同位素定位,可再省去約1-2個小時的檢測時間。

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 非人人適用

然而,並非每位乳癌患者都適合採用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張健輝醫師表示,若是腫瘤較大、位置表淺者,則可能因癌細胞已侵犯到皮膚或肌肉無法徹底清除,不適合施行,建議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後,尋求適切的治療方式。最重要的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發現乳房硬塊應勇敢面對,切勿因害怕而延誤就醫時間。

【延伸閱讀】

40歲以下乳癌年增破1千2百名 年輕型惡性高更易轉移

為生活委屈、犧牲 從《俗女養成記》學會保有自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33歲的小晴(化名)前年六月與男友步入禮堂,婚後一年多來雖努力「做人」,肚皮卻遲遲不見動靜,加上行房時小晴總痛不堪言,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竟長出2、3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原來十年前小晴曾因子宮內膜異位至卵巢及輸卵管,前後接受過三次的手術治療,每次術後僅搭配半年的停經針劑...

閱讀詳情 »

空污襲台,「紅害」拉警報,許多敏感族群開始出現咳嗽、氣喘、鼻過敏、眼睛紅等不適。尤其當極細懸浮微粒PM2.5入侵人體後,可說是在呼吸道「根深蒂固」沉積下來,並且進入毛細血管,甚至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分布到全身,造成血管、全身性發炎,例如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中醫認為,已經進入血液的PM2.5很難排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60歲婦人,因手麻腰痠到醫院看神經外科,經檢查後意外發現她的肺部有不明陰影,經胸腔內科確診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與骨頭,頸椎更被癌細胞吃到塌陷壓迫神經!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彭忠衎主任指出,婦人就醫時情況不是很樂觀,病理檢驗又顯示無基因突變,因此無法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醫療科技竟能讓病患者接受開顱手術時,還能快速心算!一位數學老師因腦瘤接受開顱手術,術中醫療團隊為了測試大腦功能,手術到一半時喚醒他,並出了好幾道數學考題做測試,沒想到數學老師心算速度驚人,答題速度很快,醫療團隊只好不斷上網找題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外科副教授暨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