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年人冬天皮膚搔癢抓到破皮 中醫保養之道看這裡

老年人冬天皮膚搔癢抓到破皮 中醫保養之道看這裡

【NOW健康 凌芸斐/新北報導】天氣轉冷,皮膚乾癢的症狀時有所聞,尤其容易發生在老年人、兒童身上。由於兒童的皮脂腺尚未茁壯,老年人則皮膚屏障脆弱,皮脂腺逐漸萎縮,相對容易出現乾燥情況,常常不僅搔癢到脫屑、厚皮及色素沉澱,嚴重甚至血點斑斑,不僅患者飽受搔癢之苦,家屬看了也心疼不已。

 

中醫認為皮膚表面未起水皰或疹子的冬季乾癢,單純隸屬於搔癢症狀,不屬於溼疹或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冬季皮膚少出汗、加上滋潤不夠,臨床上常見老年人發作於背部、前胸、四肢,會陰部或肛門附近,以及頭皮產生皮屑,因為皮膚表層過乾,患者一直發癢,抓出一條條疤痕狀,甚至脫屑、出血。

 

冬季乾癢多半出現在小腿、手臂外側等皮脂分泌較少部位,呈現網格狀乾燥、皮屑掉落和皮膚搔癢的症狀。西醫大致將皮膚發炎或乾癢症狀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3期,急性期通常會刺痛、流湯水,會用強效類固醇控制病情;亞急性則皮膚粗糙、乾燥及脫屑;慢性期則出現厚皮、色素暗沉等,後2種情況會開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止癢及加強油脂的保養來改善。

 

鄭愛蓮解釋,皮膚乾癢的成因,中醫歸納為「血虛風癢」。肝主血,血虛肝氣就會旺,進而產生肝火,造成皮膚發癢,因為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脾胃吸收力較差,皮膚也容易乾燥、粗糙,毛細孔閉鎖,導致無法順利經由皮膚代謝出體內的廢物。尤其夜晚11點到凌晨3點屬於肝膽經排毒期,最容易發作,或是有些人白天較忙碌,夜深人靜入睡時就開始感覺癢起來,是因為體內的血虛會產生熱,加上冬天溫暖的被窩,也容易刺激皮膚搔癢。透過將室內調整至25度恆溫,或開暖氣蓋薄被,可以暫緩皮膚乾癢問題。

 

鄭愛蓮收治1名80多歲的瘦小婦女,前胸、後背及雙手臂都不停搔抓,癢到晚上無法好眠,有時白天醒來、內衣都有血漬痕跡,因為擔心西醫的類固醇有副作用,決定求診中醫。經過中醫加強補肝血、腎氣,搭配阿膠,加上去風癢的方劑,再給予中藥止癢藥膏及保護皮膚油脂的綿羊霜,經過2個月治療後,前胸、手臂已不再發癢,至今僅剩後背部搔癢,症狀逐漸好轉中。

 

天氣乾冷皮膚乾癢容易發作,老年人多為氣血兩虛引起,易血虛的更年期婦女也應多留意。鄭愛蓮建議,初期出現搔癢症狀,居家可飲四物湯補血,或運用當歸、黃耆、人蔘、紅棗、枸杞等中藥材燉排骨或雞湯食用,增強皮膚抵禦能力;食療則可攝取補血的豬肝、黑紫色葡萄,吃素者可喝桂圓茶或桂圓粥;建議老年人可適量食用肥豬肉、雞腳、豬皮或天然魚油,適量補充皮膚油脂、增加潤澤。另外,洗澡時勿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洗後擦上油脂豐富的綿羊霜有助增加皮膚保水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聽到「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隨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

閱讀詳情 »

你也是3C一族嗎?是不是常感覺到眼睛酸澀不適呢? 2018年的調查指出,眼睛酸澀是困擾台灣人十大健康問題的第三名,占比達到22%! 2020年的職場健康調查中,視力問題穩居第一名,且約有20%的上班族表示有乾眼問題,這也讓護眼保健商品的市場大幅上升,成為年度熱銷藥妝保健品的亞軍! 其中,大家最熟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發現,台北市108年十大死因統計其中慢性疾病囊括7項,死亡人數為1萬1,349人(占63%),其中惡性腫瘤連續48年位居首位。台北市107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289.56人,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應維持健康生活,包含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時量測腰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持續擴大!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4例新增本土病例,分別為第864例(第863例丈夫)、第865例(第863例女兒)、第869例(第863例同病房員工)、第869例(醫院越南籍看護);另外,指揮中心也公布,新增病患曾前往桃園南門市場與摩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