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年人冬天皮膚搔癢抓到破皮 中醫保養之道看這裡

老年人冬天皮膚搔癢抓到破皮 中醫保養之道看這裡

【NOW健康 凌芸斐/新北報導】天氣轉冷,皮膚乾癢的症狀時有所聞,尤其容易發生在老年人、兒童身上。由於兒童的皮脂腺尚未茁壯,老年人則皮膚屏障脆弱,皮脂腺逐漸萎縮,相對容易出現乾燥情況,常常不僅搔癢到脫屑、厚皮及色素沉澱,嚴重甚至血點斑斑,不僅患者飽受搔癢之苦,家屬看了也心疼不已。

 

中醫認為皮膚表面未起水皰或疹子的冬季乾癢,單純隸屬於搔癢症狀,不屬於溼疹或異位性皮膚炎。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冬季皮膚少出汗、加上滋潤不夠,臨床上常見老年人發作於背部、前胸、四肢,會陰部或肛門附近,以及頭皮產生皮屑,因為皮膚表層過乾,患者一直發癢,抓出一條條疤痕狀,甚至脫屑、出血。

 

冬季乾癢多半出現在小腿、手臂外側等皮脂分泌較少部位,呈現網格狀乾燥、皮屑掉落和皮膚搔癢的症狀。西醫大致將皮膚發炎或乾癢症狀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3期,急性期通常會刺痛、流湯水,會用強效類固醇控制病情;亞急性則皮膚粗糙、乾燥及脫屑;慢性期則出現厚皮、色素暗沉等,後2種情況會開較低劑量的類固醇止癢及加強油脂的保養來改善。

 

鄭愛蓮解釋,皮膚乾癢的成因,中醫歸納為「血虛風癢」。肝主血,血虛肝氣就會旺,進而產生肝火,造成皮膚發癢,因為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脾胃吸收力較差,皮膚也容易乾燥、粗糙,毛細孔閉鎖,導致無法順利經由皮膚代謝出體內的廢物。尤其夜晚11點到凌晨3點屬於肝膽經排毒期,最容易發作,或是有些人白天較忙碌,夜深人靜入睡時就開始感覺癢起來,是因為體內的血虛會產生熱,加上冬天溫暖的被窩,也容易刺激皮膚搔癢。透過將室內調整至25度恆溫,或開暖氣蓋薄被,可以暫緩皮膚乾癢問題。

 

鄭愛蓮收治1名80多歲的瘦小婦女,前胸、後背及雙手臂都不停搔抓,癢到晚上無法好眠,有時白天醒來、內衣都有血漬痕跡,因為擔心西醫的類固醇有副作用,決定求診中醫。經過中醫加強補肝血、腎氣,搭配阿膠,加上去風癢的方劑,再給予中藥止癢藥膏及保護皮膚油脂的綿羊霜,經過2個月治療後,前胸、手臂已不再發癢,至今僅剩後背部搔癢,症狀逐漸好轉中。

 

天氣乾冷皮膚乾癢容易發作,老年人多為氣血兩虛引起,易血虛的更年期婦女也應多留意。鄭愛蓮建議,初期出現搔癢症狀,居家可飲四物湯補血,或運用當歸、黃耆、人蔘、紅棗、枸杞等中藥材燉排骨或雞湯食用,增強皮膚抵禦能力;食療則可攝取補血的豬肝、黑紫色葡萄,吃素者可喝桂圓茶或桂圓粥;建議老年人可適量食用肥豬肉、雞腳、豬皮或天然魚油,適量補充皮膚油脂、增加潤澤。另外,洗澡時勿用溫度過高的熱水,洗後擦上油脂豐富的綿羊霜有助增加皮膚保水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患者,五年前因心肌梗塞緣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且持續接受門診追蹤,但因工作忙碌需交際應酬,因此常忘了按時服藥,一個月前開始竟出現活動力受限、睡覺時喘不過氣等症狀,緊急就醫治療,醫師發現患者不但心臟功能僅剩正常的一半,就連腎功能也出現肺積水現象,必須...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時代的轉變,米飯不再是主食的唯一選擇。以麵食來說,更有湯麵、炒麵、義大利麵、粄條等可做選擇,餐餐都十分多元,且富含變化性。 不過,食安達人張瑀庭提醒大家,其實選擇米飯比麵食安全多了,麵類食品還是少吃為妙!這…是為什麼呢?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人老眼睛退化,看東西總是視茫茫,不少民眾會補充維生素A,以為能夠保護眼睛、減輕眼睛疲勞。不過,藥師黃彥儒提醒,許多保健食品都含有維生素A;若補充過量,不但不能護眼,還可能引起嘔吐、頭痛及視力模糊。 維生素A缺乏恐失明 黃彥儒藥師指出,維生素A是構成視網膜表面的感光物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