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聽不清?走路變慢? 別忽略!老人失能的6大風險因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活得久、更要活得健康!國健署就提醒,長者只要能夠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子,及早介入運動與營養等處置,就可以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而評估長者功能有6大關鍵指標,一定要牢記在心。

依據內政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於2022年1月底已占總人口比率逾16.9%,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如何健康老化,維持身心功能在最理想的狀態,十分重要。

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為了能夠早期發現長者功能衰退的徵兆,國健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COPE),推動長者功能評估工作,幫助長者及早發現可能導致失能的風險因子。

長者功能評估含括延緩失能的關鍵六大指標:「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可由長者居家定期自我檢視,也能透過家屬的協助,幫家中長輩進行初步評估。

吳建遠說,國健署去年招募約460家院所試辦,由專業人員提供長者6大功能評估,共服務約7.7萬人,結果發現約1.2萬人有至少1項功能異常,其中以行動、認知及視力異常較多,分別占總服務人數的7.6%、4.1%、3.3%。

南投縣即有一名76歲的莊阿嬤,個性活潑健談,平日白天獨自在家,生活尚可自理,沒想到近日家人下班後發現幫阿嬤準備的午餐剩下許多,且阿嬤話變少、動作也變慢了,剛好孫女在社區藥局領藥時接觸長者功能自評量表,回家幫阿嬤評估,發現行動、聽力及憂鬱狀況異常,立即至附近診所諮詢,經過醫事人員說明才得知,阿嬤因聽力退化造成與家人和朋友溝通不良,導致心情低落,進而影響食慾,還好在院所鼓勵下參加社區活動並配戴助聽器,才又恢復以往的活潑健談。

吳建遠提醒,老化造成的功能衰退常常被忽視,民眾多將聽不清楚、走路變慢、健忘、無力等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不知道要尋求協助。國健署建議,年滿65歲以上長者,每3個月或自覺身心功能狀況衰退時,可運用「長者功能自評量表」(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602)進行自我檢測,也鼓勵阿公阿嬤彼此提醒,家人協助評估,共同維護長輩健康。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個月來間歇性頭痛不斷 他視力突變模糊才知問題大了!

大腸癌症狀不只血便! 她沒來由體力變差、頭暈臉蒼白竟確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攝護腺癌第一期時難以被察覺,往往是攝護腺肥大切除時,透過切片化驗出來,否則發覺時通常已經是第二期或第三期,不過攝護腺癌該如何分期呢?今天Mary就要帶大家認識攝護腺癌分期~  第一期:腫瘤非常微小,潛藏在攝護腺體,通常在切除攝護腺肥大時,切片化驗出來的。 第二期:腫瘤仍在攝護腺體內,但可被肛門指診發...

閱讀詳情 »

當我(原文作者,下同)還是一名青少年的時候,我的智齒就冒出來了。人們對智齒的解釋是,它們是前人類進化時的遺留物,作為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的下巴越長越小。這種解釋並不能令我滿意,因為自然選擇不會安排出一種會造成如此多麻煩的結果,後來我瞭解到智齒的出現是因為別的原因。 Noreen von Cramon...

閱讀詳情 »

兩年來,一位具有獻身精神的妻子瓦餌‧特納(Val Turner)隱瞞了自己患癌晚期的病情,專心照顧患多發性硬化症病危的丈夫。就在四月底、去世前10天,她才把真相告訴了家人。66歲的瓦餌‧特納在丈夫、68歲的伯納德(Bernard)去世兩個月之後也離開了人間。 瓦餌曾是位護士,生命的最後五年,她在赫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