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聽力隔層膜,竟是鼻咽癌!4大警訊要小心

聽力變差不是小毛病,忽略可能潛藏著大問題! 1名45歲女性近日就覺得自己的左耳聽力變差了,聲音聽起來像是隔了一層膜一樣,沒想到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鼻咽癌。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在鼻腔的後方,初期腫瘤較小時,不會痛也不易感受到異常,因而患者往往不以為意,殊不知自己已經罹癌。

聽力隔層膜,竟是鼻咽癌!4大警訊要小心

由於鼻咽癌初期,不會痛也不易感受到異常,患者往往不以為意。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提醒,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早診斷早治療。(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根據研究指出,鼻咽癌很少發生於歐美國家的白種人,亞洲的日本人、韓國人一樣少見,但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各省及台灣地區卻相當常見,從40、50歲到70、80歲都可能罹病,又以45歲上下的人罹患率最高。

上述這1名女性患者因聽力隔層膜而到醫院就醫,並無任何耳朵疼痛或是外傷撞擊的情形,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左側中耳積水,且左側鼻咽部有腫塊凸起,疑似鼻咽癌症狀,立即做鼻咽部切片,最後確診為鼻咽癌。該名女性左側中耳積水情形,在接受中耳通氣管置入手術後,聽力已經恢復,再以放射線定位治療鼻咽癌,目前持續復原中。

雖然國人發生鼻咽癌的機會較西方國家人種來得高,但是,鼻咽癌病患在治療後存活率非常高,即使是第三期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7成。

鼻咽癌治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提到,鼻咽癌治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因為鼻咽惡性細胞對於放射治療極為敏感,通常第一期患者可以只接受放射治療,不做化學治療;第二期到第四期最好同步接受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而鼻咽癌復發的病例,則會以手術方式,同時給予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藥物,以提高病灶根除效果,減低復發轉移機率。

鼻咽癌容易被忽視,4大警訊須留意

由於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然而有4大類症狀與鼻咽癌相關,需要特別留意:

聽力隔層膜,竟是鼻咽癌!4大警訊要小心

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4大類症狀與鼻咽癌相關,需要特別留意。(圖片提供/台北慈濟醫院)

一、單側中耳積水:

可能會有單側耳鳴,或是單側聽力受損狀況。

二、頸部淋巴結腫大:

鼻咽癌的頸部轉移,一開始尤其以上頸部最為常見。因此有頸部腫塊超過1個月都沒有消失,建議要到耳鼻喉科接受內視鏡和頸部超音波檢查。

三、鼻部症狀:

單側鼻塞、流鼻血,或是鼻涕有血絲,典型症狀則是清晨第一口痰有血絲。

四、神經相關症狀:

頭痛(尤其是單側性頭痛)、臉部麻木感、複視、眼球運動異常,以及其他種種神經障礙或麻痺的症狀,也必須提高警覺。

預防鼻咽癌,高風險族群早檢查、早發現

過往對於鼻咽癌的成因並不十分清楚,而近十年的醫學研究,已經有比較明顯結論,如家族遺傳、長期吸菸,或是吸入甲醛或木屑等環境因素等,都是可能引發鼻咽癌的危險因子。許瑛倢醫師提醒,若出現鼻咽癌相關症狀,並有上述危險因子,或是一親等家人罹患鼻咽癌的民眾,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防患未然,及早進行檢查,提早診斷與治療,通常都能擁有不錯的復原效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737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4例新冠境外移入新增,分別由英國(第810例)、德國(第811例)、美國(第812例)、史瓦帝尼(第813例)入境,當中第810例在登機時出現症狀,但當下沒有發燒,第811例、第812例、第813例都在檢疫時期身體出現異狀,安排採檢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女胸悶心悸 竟是甲狀腺亢進引起 一名50歲女性,因出現胸悶心悸、手抖,甚至體重一下減輕4公斤就醫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亢進,醫師考量患者情緒敏感易受刺激、睡眠差、耳鳴且容易口乾,因此開立安眠藥和抗憂鬱藥處方,且同時接受中藥治療,但患者因不想服用多種藥物,改採純粹接受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中年男性因突發性背痛與背部緊繃至按摩店紓壓,但背痛仍持續,經店員建議至醫院就診,到院時發生意識程度改變、說話不清、左側肢體無力等疑似腦中風症狀。因男子於意識不清前曾提及突發性背痛與背部緊繃,遂懷疑是否有主動脈剝離可能,經緊急超音波快速掃描發現右側總頸動脈有剝離情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曾有過長針眼的困擾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說明,當觸摸時會劇烈疼痛,翻眼皮才看得到的是內針眼,從外面可看到或摸到鼓起的腫塊,就是外針眼,只要有紅、腫、熱、痛等症狀時,就表示細菌感染嚴重;而霰粒腫是單純阻塞而鼓起的慢性肉芽組織,患者只會覺得有異物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