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肝膽腸胃科揭「大腸癌危險因子」 嗜吃紅肉、鹽漬物都上榜

肝膽腸胃科揭「大腸癌危險因子」 嗜吃紅肉 鹽漬物都上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篩檢相當重要,除了安排糞便潛血檢查,也可以透過大腸鏡檢查,早期揪出息肉及腫瘤。一名年約50歲江先生,便是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3公分的腫瘤,由於是早期癌,經醫師評估後,不用開刀,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將腫瘤切除,恢復健康。

大腸癌危險因子 生活、飲食關聯大

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腸癌已經連續13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仲岐醫師指出,大腸癌的發生除了家族病史之外,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如嗜吃紅肉、低纖高油食物、煙燻或鹽漬等加工食品、肥胖及缺乏運動等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精準且恢復期短

大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並且會依病情需要適時安排放射線治療及化療等配搭,而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針對早期癌前病變及原位癌,也就是腫瘤仍在腸黏膜上,尚未侵犯至黏膜下層時,可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

黃仲岐醫師說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透過內視鏡,將黏膜上的病灶與正常組織分開,接著再將病灶剝離切除,身體外觀沒有傷口,恢復期較短,幾乎沒有影響到生活品質,免除傳統手術治療的不適。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治癒率高

黃仲岐醫師提醒,大腸癌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情況下,治癒率相當高,建議民眾可使用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至於大腸癌高危險群則可選擇接受大腸鏡的檢查,把握早期診斷與治癒的機會。

【延伸閱讀】

40歲腸癌男堅持排毒療法 肚破腸流終離世

每年定期篩檢大腸癌 醫: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發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工作奔波忙碌,在快節奏的步調下,很多人成了三餐老是外食的「老外」。根據國民健康署健康調查,上班族在蔬菜、水果與奶類普遍攝取不足,成大醫院營養部李蕙馨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善透過6項簡易的七字口訣,來掌握均衡飲食的基本原則。「3蔬2果」難達標 七字訣教你聰明吃 根據國健署「...

閱讀詳情 »

追求完美「事業線」女性們又有新的選擇!今年3月,衛福部通過經認證的Motiva波力媚(俗稱魔滴)隆乳新材質,不但外表質地仿真更加自然,術後不需按摩,恢復期短,滿意度也大為提高。 悠美診所整形外科醫師傅如鵬表示,隆乳材質日益創新,從早期的鹽水袋隆乳、圓盤果凍矽膠隆乳、水滴型果凍矽膠隆乳、自體脂肪豐胸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電影中,太空艙穿過大氣層時劇烈震動,太空人因返回地球時受引力影響,血壓過低而昏厥!美國心臟協會《循環》期刊一篇研究指出,若太空人每天運動1小時以上,並在返航時接受食鹽水靜脈注射,可降低因低血壓昏厥的風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Benjamin Levine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初期我探究癌症的基因,卻漸感沒意思,因為無法幫助患者,轉而研究治療癌症的方法。」高齡82歲的臺大醫學院病理學科所名譽教授林欽塘談起研究轉折,仍神采奕奕、思慮清晰地表示,為避免化療藥物副作用,他的團隊利用一種微脂體(liposome)來攜帶藥物,並接上特殊胜肽,能夠專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