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肝膽腸胃科揭「大腸癌危險因子」 嗜吃紅肉、鹽漬物都上榜

肝膽腸胃科揭「大腸癌危險因子」 嗜吃紅肉 鹽漬物都上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篩檢相當重要,除了安排糞便潛血檢查,也可以透過大腸鏡檢查,早期揪出息肉及腫瘤。一名年約50歲江先生,便是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3公分的腫瘤,由於是早期癌,經醫師評估後,不用開刀,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將腫瘤切除,恢復健康。

大腸癌危險因子 生活、飲食關聯大

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腸癌已經連續13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仲岐醫師指出,大腸癌的發生除了家族病史之外,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如嗜吃紅肉、低纖高油食物、煙燻或鹽漬等加工食品、肥胖及缺乏運動等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精準且恢復期短

大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並且會依病情需要適時安排放射線治療及化療等配搭,而隨著內視鏡技術的進步,針對早期癌前病變及原位癌,也就是腫瘤仍在腸黏膜上,尚未侵犯至黏膜下層時,可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

黃仲岐醫師說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透過內視鏡,將黏膜上的病灶與正常組織分開,接著再將病灶剝離切除,身體外觀沒有傷口,恢復期較短,幾乎沒有影響到生活品質,免除傳統手術治療的不適。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治癒率高

黃仲岐醫師提醒,大腸癌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情況下,治癒率相當高,建議民眾可使用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至於大腸癌高危險群則可選擇接受大腸鏡的檢查,把握早期診斷與治癒的機會。

【延伸閱讀】

40歲腸癌男堅持排毒療法 肚破腸流終離世

每年定期篩檢大腸癌 醫: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發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1名將近40多歲的太太,和先生積極求子,由彰基生殖醫學中心的協助下,成功懷孕,但維持九個多月後突然胎死腹中,好險在家人支持陪伴下,再次踏進生殖中心,經由專業團隊的合作下,終於順利讓這對夫妻獲得一對雙胞胎和兒子。彰基生殖醫學中心已成立20多年,不但全都由電腦管控,很多國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1名44歲女性發現左側乳房容易瘀青,且左手臂明顯腫脹,原以為是筋骨痠痛造成,直到在女兒催促下接受切片檢查,醫師確診為HER2陽性乳癌的第三期患者,且癌細胞已轉移至左臂腋下淋巴。這名患者接受五個月化學治療後,背部竟開始長出硬塊小肉瘤,且延伸至乳房、脖子等,進ㄧ步接受切片檢...

閱讀詳情 »

  每個人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腳部變化看出自己身體健康情況的變化。腳素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反應區,因此腳能反映出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1.腳頻繁痙攣 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九萬多的癌症患者中,有一萬多人為肝癌患者,佔所有癌症患者的12%,不但僅次於大腸癌,死亡率更位居癌症第二位;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暨電腦刀中心主治醫師林佳輝指出,尤其在治療上相當困難,患者一年整體存活率僅55%,五年的整體存活率更下降僅剩一半。治療上,包括外科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