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炎疫情全世界壓力倍增 情緒支持彼此互助共度難關

肺炎疫情全世界壓力倍增 情緒支持彼此互助共度難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世界各國正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困境中,雖有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數民眾仍產生不安與壓力的情緒,但壓力不見得只會帶來負面影響,根據1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地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的情境。

 

該研究由賓州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連續於8個晚上與1,622名參與者進行訪談,藉此瞭解參與者的壓力來源,包括:爭執、工作或學校及家庭的壓力事件,以及是否有給予或接受他人情緒上的支持。結果發現,參與者經歷壓力的當天,給予或接受他人情緒支持的可能性增加至2倍,到了隔天仍有增加26%的可能性,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傾向給予和接受情緒上的支持,而男性處於壓力的情況下尋求情緒支持的可能性也會提升。研究指出,壓力可能會幫助人們將自己帶到其他人身邊,並讓人們可以談論彼此的問題。

 

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表示,雖然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壓力似乎會讓人較容易地給予或接受他人情緒上的支持,然而這樣的結果是否可外推到一般人身上,仍待近一步的驗證。若能證實研究中的參與者具有人群代表性,才能將此結果做較有意義的推論,否則可能只是單一研究的結果,應避免對此做過度的解讀。他提醒,不論壓力是否能增進人際聯結,都不可忽視壓力對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影響並無法因為他人的支持而減少或消除,建議民眾養成規律運動及舒壓習慣,才是維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則,尤其處於新冠肺炎非常時期更是如此。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先前大多的研究都著重於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上述研究有趣的是,它注意到壓力會形成一種社會支持,成為促進人際交往的因素。像是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大家陷入排隊買口罩的壓力並顯現出不安與焦慮,但當看到別人排隊沒買到口罩時,反倒能增進同理感,告訴對方哪裡還可能買的到。

 

研究結果也說到,男性給予他人情緒上支持的效果較女性來得弱,因此她呼籲應不斷的提醒男性,有壓力是必然的,不論性別,開口求助才是聰明的選擇,特別是疫情期間有很多的限制,像是自主管理、隔離檢疫、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等,這些都需要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而習慣的改變本身就容易產生壓力,也容易帶來孤獨感,不過如此也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應付感與干擾,可自主掌控的時間增加。建議民眾趁著獨處時,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哪些是值得的,給予真正重要的人事物支持與關懷。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整理包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心房顫動恐導致中風、猝死!心律醫學會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人口,約13萬有心房顫動。醫師表示,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病症是心房顫動,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疾病者為高危險群,建議養成量血壓及把脈的習慣,一旦發現有不規律情形,應盡速就醫。一名50歲的姚先生,2年前突然感覺心跳又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膝關節扭傷,想靠冰敷或是休息舒緩症狀,小心恐導致前十字韌帶損傷,促使膝關節炎;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承樸指出,尤其打籃球、踢足球等運動,因常會劇烈碰撞,因此提高前十字韌帶損傷的機率。十字韌帶損傷初期比一般扭傷腫脹,且疼痛時間較長;謝承樸說,前後十字韌帶及內外側副韌帶主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每年新增病例超過八千人;由於乳癌篩檢的普及,使得乳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治療,治癒率已大幅提升。乳癌治療首重手術切除,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科技「電漿刀」,不但能降低手術疼痛感,且併發症減少,使得乳癌切除後的重建,更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資料顯示,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死因多為心血管疾病,使得慢性腎友的飲食就得非常小心;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建德指出,高血磷症是許多洗腎患者常見的症狀,因此除了平時少吃高磷食物,部分患者也需要使用降磷藥物控制病情。尤其包括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仍存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