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臟冒出「黑金剛」體外震波難碎 新軟式輸尿管鏡有解

腎臟冒出「黑金剛」體外震波難碎 新軟式輸尿管鏡有解

【NOW健康 陳敬哲/台中報導】58歲吳姓男患者,因出現左腰痠痛、排尿困難等情況,到泌尿科看診,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確認,患者左側上輸尿管結石,併發腎積水與左腎多處結石,經左側硬式輸尿管鏡將輸尿管結石擊碎取出,但左腎仍有多顆頑固的結石即使數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屹立不搖,輸尿管內視鏡檢查,發現「黑金剛」結石。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表示,尿路結石是常見但很困擾的疾病,台灣人大約每10人就有1位有結石,位置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治療方式分為保守性治療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有多種方式,如經皮腎臟取石手術、體外震波碎石和輸尿管鏡碎石術。


許兆畬補充,經皮腎臟取石手術可用於大於2.5公分以上的腎結石,在後腰部經皮膚以導引細針扎入,配合軟細金屬導引線進入腎盞集尿系統,在腎臟鏡輔助下直接用碎石器械將結石打碎取出。


雖然是直接有效率的取石,但需要全身麻醉、有傷口且為侵入性治療方式,如果在年紀大、多重疾病、心肺功能不佳或使用抗凝血劑者,都具有較高的手術風險。


許兆畬也說0.5至2.0公分的腎結石和0.5至1公分的輸尿管結石,則適合使用體外震波碎石,非侵入性又無傷口,所以不用住院。但是碰到堅硬或長在腎臟中深處的結石就效果不佳,可能無法震碎,或即使震成碎片也排不出來。


許兆畬持續說明,輸尿管鏡碎石術,經不斷改良精進後,原本只能直進直出的硬式輸尿管鏡,現在演變為最新的軟式輸尿管鏡,自由彎曲角度靈活,軟鏡可深入腎臟各角落,可同時清除雙側腎臟多顆結石,精準找到結石後用雷射將結石打碎成細沙後排出體外。


許兆畬強調,因從尿道進入沒有傷口、出血量極低、疼痛大幅減少,對於年紀大或有罹患其他疾病患者等,都是最好的手術選擇。


許兆畬提醒,現代人因為作息飲食不正常或工作忙碌,常常因為喝水量不足、憋尿、吃入過量太鹹的食物、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多或遺傳等,都是造成尿路結石發生的主要原因。許兆畬主任呼籲,建議每日要喝水2,000cc左右,多運動促進身體代謝,避免攝取過量富含高蛋白或高普林食物。


許兆畬特別說,只要身體出現腰痛、發燒、發冷、小便疼痛、尿量減少等情形時,就應盡速就醫,防止小疾病併發其他症狀成為大病。


更多NOW健康報導
▸葉黃素別亂吃! 眼科醫師:慎選品牌、吃對時間很重要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臺灣胃癌的發生率雖排名在男性的第7位、女性的第10位,但死亡率卻皆列於十大癌症的第6位,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嚴重威脅民眾的健康。醫師指出,胃癌好發於亞洲族群,其主要發生在胃的下半部,因此應找出適合亞洲人的療法,才能達到正面的治療成效。胃癌治療手...

閱讀詳情 »

作者:黃曼瑩「呼嚕呼嚕」、「哈啾哈啾」…,您家的孩子,鼻腔時常有很多的分泌物,經常處於慢性發炎容易阻塞的情況,是個典型的過敏兒嗎?如果家有過敏兒併發呼吸道細菌感染,要小心比一般小孩更容易出現鼻竇炎、中耳炎、肺炎,必需做好預防。 博愛蕙馨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朱育德醫師表示,有句成語「流水不腐」,指的是流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咳嗽誤以為過敏  當心氣喘上身不自知有位四十三歲的黃小姐(化名),已持續兩個月有慢性咳嗽症狀,期間曾至診所求醫,經診斷為感冒,服藥後曾一度好轉,沒多久卻又開始出現症狀,尤其於夜間或氣溫變化大時,咳嗽特別劇烈,晨間呼吸還會出現咻咻喘鳴聲。一開始黃小姐不以為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年輕化 成為臺灣一大隱憂有位體重100多公斤的14歲國中生,在學校健康檢查發現血糖異常,家人帶至醫院檢查後赫然發現罹患糖尿病,緊急搭配藥物及飲食生活習慣調整,才逐漸控制病情。國人日常生活壓力大、飲食及作息不正常,使得糖尿病成為國民病之一。而「糖尿病年輕化」更是臺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