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下垂體瘤症狀多變 病因仍不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至頭痛、體力下降、視力模糊,大到不孕症、女乳症、性功能障礙,甚至巨人症,都有可能是腦下垂體瘤惹的禍!醫師指出,腦下垂體瘤的症狀多變,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有些中老年人甚至以為體力不支、眼茫茫,是正常老化現象,其實都是罹患腦下垂體瘤,但至今發生原因仍不明。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黃國峰指出,腦下垂體位於頭部的中心點,正好在視神經交叉下方,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指揮,而腦下垂體腫瘤也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

黃國峰表示,腦下垂體腫瘤分為有功能性及非功能性2大類。有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是因荷爾蒙分泌過度所造成,如泌乳激素分泌增加,女性會出現不孕症,男性會有女乳症、陽萎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若生長激素過度分泌,會造成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度分泌,則會造成庫欣氏症候群,包括水牛肩、月亮臉等症狀。

而非功能性腦下垂體腫瘤,則是因腫瘤壓迫視神經、腦組織或正常的腦下垂體而產生症狀,包括局部壓迫視神經,可能產生視力模糊、視野缺損、或頭痛等症狀。黃國峰強調,由於腫瘤成長速度緩慢,患者常不易自覺,往往出現症狀時,腫瘤已經相當大,持續擴大更可能造成水腦症及尿崩。

黃國峰提醒,一般人常將視力體力不佳、走路不穩、視力衰退、複視、食慾滅退等症狀,視為正常老化現象,其實都有可能由腦下垂體腫瘤引起,不可輕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37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最新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心肌炎統計報告,已累積15起,年齡是12至21歲,共12名男性、3名女性,當中有12例屬於12至17歲國高中生族群(9男3女),目前15例的個案,只有1例去門診沒有住院,另外12例已經出院,仍有2人住院中。 至於桃園1名女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賴以玲/台北報導】今(29)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案例,連續4天零本土確診個案。 ▲10月29日新冠個案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1月2日起將陸續鬆綁部分管制措施,包含唱歌、運動等5大場合可不必戴口罩,至於政論節目錄影、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更年期為生命中自然與必經的過程,這時期由於卵巢功能的衰退,導致雌激素的分泌減少,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根據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國內45至49歲的女性有2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症狀,而50至54歲的女性,則有7成以上已停經,55至59歲的女性,有9成以上已停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賴以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9)日公布第13輪接種計畫,規劃提供BNT疫苗與AZ疫苗第1劑,以及BNT疫苗已接種第1劑間隔滿4週以上,以及AZ疫苗已接種第1劑間隔滿10週以上對象第2劑接種。 簡言之,年滿18歲、第1劑施打BNT者如間隔時間超過4個星期者,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