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腦溢血死亡率近三成 微創開顱手術保神經

腦溢血死亡率近三成 微創開顱手術保神經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36歲的許先生某天早上意識不清,緊急就醫後,發現昏迷指數達8分,右側肢體偏癱;電腦斷層顯示左側背核有一約80cc大小之血塊,為出血性腦中風,醫療團隊立即安排緊急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移除大部分血塊,術後一週恢復意識,目前可使用拐杖自行行走,持續接受腦中風照護計畫,進行復健。
長期的高血壓容易引起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溢血」,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目前3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每年約有73人,佔所有中風病人的22%,但死亡率較高,發病一個月內的死亡率約26-30%。當發生腦出血時,因頭顱為一密閉空間,血塊會壓迫腦組織、造成局部腦缺氧及顱內壓升高,其中最致命的就是顱內壓升高,若腦壓持續升高,即需考慮開顱手術。小腦出血,大量腦出血合併昏迷指數惡化等情形也須考慮開顱手術。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內視鏡輔助開顱手術屬微創手術,能盡量降低手術對腦組織的傷害,並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盡可能保留神經功能,降低日後發生嚴重癱瘓的機會。希望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保護腦神經功能的作用,待手術穩定之後,病人可配合腦中風照護計畫,透過積極與高強度的復健,讓病人有機會回復神經功能,重建日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80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在家仍需適度的運動,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以更好的健康狀態共同抗擊疫情。簡單居家運動 加強自身防護力此外,研究指出測量體重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慾,民眾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天天量體重」,讓大家防疫在家,也能做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造成全球大流行,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最基本的防疫工作;然而面對持續升溫的疫情,除可做好外在防護,增強免疫力由內隔絕病毒更是抗疫關鍵。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指出,蛋白質、維生素等皆為與免疫相關的重要營養素,能有效提升免疫力,使其發...

閱讀詳情 »

2021.06.01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日為止,已經有13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年底,新冠肺炎從武漢開始蔓延,已肆虐全球。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超前部署、醫療人員的竭力投入,以及全體同胞配合防疫政策之下,我們守住了第一波的疫情擴散。不過,今年4月起又因為第二波的疫情而全國進入警戒狀態。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超過三百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