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腸病毒添死!出生3天女嬰染少見伊科病毒6型 搶救18天不治

▲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腸病毒疫情雖已脫離流行期,國內還是傳出死亡病例。疾管署今(21)日公布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死亡的新生女嬰,出生僅3天就發病,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6型併發重症,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治療18天,仍不幸過世。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新生女嬰去年12月下旬發病之後,陸續出現呼吸中止、發燒、活動力差、急性呼吸窘迫症、血小板下降、多重性器官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症等症狀。而伊科病毒6型較少見,2007年迄今國內僅出現4例,其中3例為新生兒,並造成2人死亡。

新生女嬰為何染病?林詠青說,傳染途徑可能來自母嬰垂直傳染,可能性之一是媽媽懷孕時就有腸病毒但不自知,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此外,也有可能是在出生後被親友等接觸者感染。

另一名重症個案為北部1歲女童,為今年重症首例,1月5日至6日出現發燒、嘔吐、肌躍型抽搐及四肢紅疹等症狀,二度就醫後收治住院並通報,經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目前狀況穩定,住院5天後已出院返家。

常見好發於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及克沙奇病毒。新生兒感染初期會有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情形,並容易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徵狀,因此提醒照顧者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上述初期症狀,應儘速帶至醫院接受治療。

疾管署提醒,家長或嬰幼兒照顧者不可輕忽腸病毒威脅,應落實個人與嬰幼兒手部衛生,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國內腸病毒疫情處相對低點;今年累計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去年累計68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4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53例)。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武漢15醫護被感染! 入境台灣時「吃退燒或止咳藥」也要主動檢疫

武漢肺炎還沒來流感先發威! 再爆9死、最年輕40歲男發燒休克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帛琉之間的「旅遊泡泡」首發團4月1日即將成行,由於免除來回的居家檢疫14天,只須於返台後實施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即可,引發外界擔憂若有百貨、餐飲等工作易接觸大量人群的服務業民眾遊玩回來,會不會成為破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8)日表示,加強自主健康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調查發現,台灣有1成的人口飽受慢性失眠所苦,且年紀越大比例越高,睡不好、睡不夠,研究已指出可能影響腦力,還可能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甚至引起三高。專家提醒,睡眠對人體有修復作用,而許多研究指出,最佳睡眠時間約為1天7小時;想助眠更要均衡攝取蔬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懷孕媽媽想要寶寶未來頭好壯壯、腦神經發育好,常會補充葉酸等營養品,而近年又有吸收率更好的營養添加劑「L-5-甲基四氫葉酸鈣」出現,食藥署今(18)日就預告修正相關使用範圍、限量及規格標準,以保障懷孕媽媽們的食用安全性。 食藥署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

閱讀詳情 »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3/樸實蘿蔔-健康多多.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蘿蔔與羽衣甘藍和花椰菜一樣,也是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許多健康益處。在台灣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漂亮可口的蘿蔔,這裡列舉蘿蔔的四個主要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