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腿腳抽筋,是因為缺鈣嗎?想不到只要按這裡立馬不抽筋了!

腿腳抽筋,是因為缺鈣嗎?想不到只要按這裡立馬不抽筋了!

 

秋高氣爽,當人們喜氣洋洋去享受大自然裡最美麗的風景時,隔壁退休的王老師卻愁眉不展,原來,最近一段時間,王老師經常夜裡小腿抽筋,疼痛難忍,半夜驚醒,夜不能寐。

 

聽人說,抽筋是缺鈣,可王老師每天都喝牛奶,還是經常抽筋不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為抽筋「驗明正身」

抽筋,醫學上稱為肌肉痙攣,是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肌肉不自主、無徵兆的過度收縮,發作時表現為肌肉明顯壓榨樣收縮,疼痛難忍,可持續數秒或數十秒,後逐漸緩解,可殘留局部痛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 夜間抽筋 ——包括在任何靜態的情況下所發生的抽筋,如睡覺時或靜坐時。最常見的就是老人、兒童的小腿肚和腳趾部位抽筋。

  • 中暑抽筋 ——常見於運動員,與脫水和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失調有關。

  • 疾病性抽筋 ——見於器質性疾病或者中風後遺症患者,多由於先天性疾病或神經損傷,如癲癇、破傷風、產後痙病、小兒高熱驚厥等,肌肉失去支配,過度興奮導致。

 

生活中最常見的抽筋包括運動抽筋和夜間抽筋,常見的抽筋危害不大,或者說不會導致二次傷害,只是會影響生活質量,但若在高空作業、游泳等期間抽筋,可就得當心了。

 

抽筋發生的「奧秘」

引起肌肉抽筋的機理比較複雜。大致有這麼兩個原理:

 

1. 缺鈣

鈣作為神經興奮和肌肉收縮之間的耦聯因子,始終控制著肌肉收縮的起動和舒張的終止,扮演了重要角色。低血鈣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高,可引起肌肉痙攣​​,手足抽搐。

 

2. 局部血流不暢

正常人體腿部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會擠壓血管,將代謝產物帶走。

當人在休息或睡眠時,腿部血流減慢,代謝產物如乳酸等不能及時被血液帶走分解,蓄積於腿部肌肉中。

同時小腿肌肉為單支營養動脈型,宛如交通只有高速公路,沒有國道和縣道,一遇事故,必然堵塞,若小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或堵塞,代謝廢物更加容易聚集,就會刺激肌肉產生收縮,發生腿抽筋的現象。

 

老年人出現的抽筋,多是夜間抽筋。由於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以及鈣質流失,會出現骨質疏鬆,補鈣是很必要的。

 

但老人因血液循環不好引發的抽筋,光靠補鈣是治不了的,必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循環才會有效,比如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徑變小的因素,如脂肪沉積、細胞增生等,改善微循環,從而改善血流供應與運行。

 

抽筋的「幕後元兇」

凡是能導致缺鈣及肢體血流不暢的疾病,都可能導致抽筋。

 

1. 體弱疲勞

運動過度特別是無氧運動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體內產生大量的代謝廢物,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酸性代謝產物堆積未能及時清理,可刺激小腿抽筋,老年體弱肌肉力量差機體代謝功能減退也是原因之一。

 

2. 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最常見直接誘因,可直接刺激引起腿部肌肉強烈收縮和血管突然痙攣。

 

3. 低鈣血症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由於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以及鈣質流失明顯,兒童及孕婦體內鈣因機體消耗過多鈣,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4. 血管因素

往往是抽筋的內在原因,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或存在血栓時,血液循環受阻不暢,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生理機能發生紊亂,會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發生小腿肌麻木、疼痛甚至痙攣,休息後消失,再走時又出現。

 

嚴重者可有持續性疼痛,下肢動脈尤其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而代謝產物不能被及時帶走,達到一定濃度時,也會刺激肌肉收縮,引起疼痛抽筋。

 

5. 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無氧運動量大,出汗多,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如低鈣、低鉀、低鎂,大量代謝廢物堆積,內環境紊亂,也容易發生痙攣。

 

6. 局部壓迫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麵,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麵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血供不足​​。

 

腿腳抽筋,是因為缺鈣嗎?想不到只要按這裡立馬不抽筋了!

 

抽筋的「剋星」

一般抽筋危害小,及時處理多數能即刻緩解,反復發作時則需就醫排除血管、神經的器質性病變,以免延誤病情。

 

當發生抽筋時,只要據「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腳趾並堅持l~2 分鐘以上,即可收效。

 

日常小腿後面的肌肉抽筋時,可坐位或靠牆,雙手扳腳尖使腳趾上翹,接著盡量伸直膝關節,熱敷或輕度按摩放鬆緊張的肌肉;游泳抽筋時先深吸一口氣憋住,身體仰浮,用抽筋腿對側的手抓住腳趾向身體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壓膝蓋,使腿後部伸展,緩解後上岸繼續按摩休息。

 

預防抽筋有「法寶」

抽筋不好受,預防很重要。那麼想要減少抽筋的發生,應該怎麼做呢?

 

1. 驅寒保暖

尤其是在睡眠時,睡前熱水燙腳,每日對小腿肌肉進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適當鍛煉

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和運動,活動前註意熱身,改善血供,增強肌肉收縮能力;

 

3. 適當補鈣

多吃維生素D、鈣片、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豆腐;

 

4. 改善血供

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消除引起血管管腔直徑變小的因素,減輕體重,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製品)的食物。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改善脂質代類的藥物、改善動脈壁結構藥物、維生素E等藥物,同時需要積極防治可能加重腿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via

相關推薦

腹部發福不是福,「中廣」一族要當心!圓滾滾的大肚腩,可能同時代表內臟脂肪過高,恐影響身體代謝;美國網路媒體更指出,腰圍大於標準範圍,會增加心臟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而增加蛋白質攝取、以橄欖油取代動物油,都能助腹部減脂,降低內臟脂肪! 腹部肥胖不是福!背後潛藏慢性疾病風險 身體五臟六腑都含有脂肪...

閱讀詳情 »

許多女生月經來時,會感到眩暈,天旋地轉的,頭暈腦脹很不舒服,甚至會嘔吐,全身無力像「洩了氣的皮球」,只好掛病號在家休息。中醫師說,很多女性誤以為月經時頭暈是因為貧血的關係,其實這只是經期症候群的其中一個表現。經期眩暈經常是痰濕、氣血虛引起,而且要依症狀調理,才能避免一直來糾纏! 月經眩暈嘔吐反覆發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治療初期攝護腺癌,過去不少患者都想透過攝護腺雷射手術治療就好,其實雷射手術是針對良性肥大問題的病患,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仍不足;臺中醫院泌尿科主任朱朗軒指出,早期攝護腺癌目前可透過海福刀手術治療,不僅手術時間短,無傷口,更能對症下藥,是病患的新選擇。7旬老翁罹攝護腺癌 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74歲的陳女士,罹患乳癌多年,但一直不願積極治療,直到去年因乳癌肺部轉移與疑似骨轉移,經由家人勸導後才至鄰近的雙和醫院就醫。由於患者併發其他器官轉移,加上年事已高,雙和醫院的乳癌治療團隊針對該病患的生理條件與病況進行分析討論,礙於年紀考量,擔心其承受不了化療與放療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