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自殺新聞報導應遵守「六不六要」原則 減少效仿效應!

自殺新聞報導應遵守「六不六要」原則 減少效仿效應!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愈聳動的新聞內容,愈容易吸引民眾的目光!以往自殺新聞多被放置在頭版或者是大篇幅的報導,並附上血腥的照片,恐怕使得新聞價值混淆,甚至帶給當事人及當事人的家屬再次傷害,引發更多憾事發生。 

自殺新聞報導原則「六不六要」 減少憾事發生

也因此,針對自殺相關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六不六要」的報導原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李明濱教授指出,有些新聞報導類型,會暴露死者自殺手法,這可能會造成有自殺傾向者相互模仿,並使自殺頻率提高的危機。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對於近5年來,四大報每日自殺新聞報導的調查,發現在「六不」原則中以「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及「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的遵循比例較高;反之,「不要簡化自殺原因」及「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為容易被忽視的原則。

另外,「六要」原則中,對自殺的描述用詞方面正確委婉及「刊登在內頁而非頭版」這兩項遵守比例最高,而較被忽略的則是,「與醫療衛生專家密切討論」及「報導危險指標以及可能的警訊徵兆」,由此可知,媒體自律雖有提升,但對於自殺報導還是需要與其他專業單位合作執行,才能提升報導的品質。

媒體自律謹慎用詞 避免造成社會負擔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江宜珍表示,媒體對自殺報導的誇大渲染,恐影響民眾接收錯誤的訊息及觀念,進而導致自殺率攀升及群眾的模仿效應。臺北市聯合醫院陳映燁醫師也表示,台灣媒體的自殺新聞中,以名人自殺報導衝擊力最大,媒體工作者必須謹慎留意,不該應收視率而爆料死者自殺詳情,扭曲報導的真實性及帶給社會更多負擔。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什麼哈密瓜不只有種「哈味」還可以讓你流的汗都充滿這「哈味」? 原來是,根據dailymail的報導,澳洲心理學家史提芬(Ian Stephen)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進化與人類行為》期刊中提出了一個關於汗水味道的研究。 研究團隊,隨機採集了43名男子的汗味,並找來9名女性嗅聞,結果發現類胡蘿蔔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為發現口腔內牙齦黑黑的,很多顆牙的牙齦都有,擔心是不好的東西,所以馬上到牙科求診,經醫師檢查只是正常黑色素沉著,心裡才放下擔憂。 色素沉澱 藥物過敏、金屬中毒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楊智仁表示,口腔中的色素沉著,大部分是正常生理性的現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針對膀胱輸尿管逆流而造成反覆感染的病人,除了口服抗生素及外科療法外,中央健保署經過開會討論後,決議新增經膀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的醫材,納入健保給付,患者不需開刀即可改善尿液逆流的問題,並溯及自105年8月1日起實施。 尿液逆流 恐引發腎衰竭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由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6歲的小妮(化名),9歲之後常常出現流鼻血、癲癇等症狀,雖然經藥物控制,卻導致小妮體重直線上升,個性變得越來越內向,頭腦反應也遲鈍,血壓竟然飆到190毫米汞柱,雖經斷層掃描進行檢查腎臟血管,仍找不到高血壓原因,後來經血管攝影檢查,確診為胸主動脈狹窄。 增藥量 體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