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癌症續居首席

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 癌症續居首席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06年臺北市十大死因出爐,慢性疾病囊括7項,每100人中約有64人死於慢性疾病,惡性腫瘤則續居首席,而十大死因排名順序與105年相較,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排名互換。至於十大癌症死因仍以肺癌、大腸癌分別連續32年及4年蟬聯首席與次席。

十大死因死亡率增 年齡層有分別

106年臺北市十大主要死因標準化死亡率較上年增加者僅1項,肺炎(增7.2%);減少者有7項,分別為糖尿病(減14.5%)、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減11.5%)、敗血症(減11.1%)、高血壓性疾病(減9.4%)、惡性腫瘤(減6.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減5.9%)、腦血管疾病(減2.4%),而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及事故傷害持平。

依年齡層觀察,106年臺北市15-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分別為事故傷害(占28.8%)、自殺(占22.7%)及惡性腫瘤(占10.6%);25-44歲壯年則以惡性腫瘤(占27.1%)為首、自殺(占15.6%)及事故傷害(占13.4%)次之;45-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占45.7%)居首、心臟疾病(占14.2%)及腦血管疾病(占5.5%)次之;65歲以上老年則以惡性腫瘤(占25.3%)、心臟疾病(占16.3%)及肺炎(占9.8%)分列前三名。

癌症發生非偶然 預防從生活做起

十大癌症死因仍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2.結腸、直腸和肛門癌、3.肝和肝內膽管癌、4.女性乳房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胰臟癌、7.胃癌、8.卵巢癌、9.口腔癌、10.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癌症已分別蟬聯36年國人死因第1名與46年臺北市十大死因之首,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的健康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8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每個媽媽都希望能以純母乳哺育,然而,哺乳過程中常經歷乳房脹痛、乳腺阻塞、寶寶掛奶等問題,讓媽媽累到無法休息。其實,不需經過血淚過程,只要擁有家人的支持,並且用對方法,如:盡早與寶寶做皮膚接觸、爸爸學會手擠乳技巧、母嬰調整哺乳姿勢等,哺乳可以比妳想得更輕鬆。母愛唯有搭建在快樂之上...

閱讀詳情 »

醫材不斷研發進步,對於胸部大小、形狀不滿意的女性,不再只能對豐滿的胸部投以欽羨眼光,也能追求自信的夢想。不過,隆乳材質琳瑯滿目,要達到改造後的安全性與符合期待值,隆乳植入材質的選擇和醫師的專業技術缺一不可。 隆乳方式可分為假體植入和自體脂肪2大類,教主醫美整形外科吳孟穎醫師表示,早期的鹽水袋已逐漸退...

閱讀詳情 »

耳鳴是身體生理退化發出的警訊!對於可能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而言,耳鳴是對患者發出儘速就醫需要的警鈴。根據第12屆國際耳鳴學術研討會最新研究顯示,有耳鳴困擾的患者,擁有較高機率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幸儘速接受治療後,皆可獲可得改善。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國人易忽視的病症,睡覺時若口鼻呼吸氣流停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免疫系統失調所引起的皮膚慢性發炎及表皮增生的疾病,又稱為乾癬,患者會出現多發性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且上方有厚薄不一的銀白色鱗屑;大林慈濟醫院風濕科主任童建學表示,乾癬好發於頭皮、手肘、膝部、生殖器等,但全身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其中乾癬患者約5%至30%皆會發生乾癬性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