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盲者也能擁有新「視」界!國內約有8000至10,000人罹患「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患者會有夜盲、視力不良、視野狹窄,甚至神經萎縮等症狀,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多因視力受損嚴重而至全盲。透過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已經可以幫因此全盲病患改善視覺,重見光明!
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就佔了7例。(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嚴重會全盲
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病人最初會出現夜盲與視野萎縮的症狀,因為視網膜不能再生,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最終多因視力受損嚴重而至全盲,成為重度殘障,生活失能。
年僅30歲的左先生罹患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原本僅視野部份缺損及夜盲,5年前視力急驟下降,到最後完全失去了視物的能力,也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從未看過自己出生的孩子。後來去年7月接受電子眼植入手術,功能啟動的那一刻,左先生終於能看見已2歲的兒子,一圓最大的心願。
30歲的左先生罹患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去年7月接受電子眼植入手術,功能啟動的那一刻,左先生終於能看見已2歲的兒子,一圓最大的心願。(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人工電子眼是取代視網膜感光功能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電子眼團隊召集人黃奕修表示,在電子眼技術發展之前,此病無法可治,甚至無法延緩惡化。人工電子眼是取代視網膜感光功能之高端電子儀器,為近年人機醫材領域之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將矩陣排列之刺激電極,植入眼球內部,貼附於視網膜黃斑部,與視網膜傳遞神經纖維相接觸;而患者鏡框上之攝影機取得欲視影像,採用類悠遊卡式之非接觸訊號傳遞,將影像訊號無線傳送至眼內電子元件,再經由未萎縮之視神經傳導至大腦視覺區。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電子眼團隊召集人黃奕修展示人工電子眼。(圖片提供/林口長庚醫院)
接受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患者,約96%患者術後可見特別形狀之物體,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型等;約60%患者可見約10公尺距離之物體,雖無法達到正常人眼精細視力,但對於日常生活之基本需求,例如吃飯時可見刀叉或行走時躲避燈柱等,已有極大助益。
林口長庚完成7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
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就佔了7例。林口長庚以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幫助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失明病患改善視覺,前年3月至今已完成7例,手術成果受國際高度肯定,日前更榮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實為亞洲之光。
在歐洲人工電子眼售價近千萬元台幣,台灣則需要600萬台幣,對於患者來說,難以負擔,林口長庚醫院所完成7例移植個案,均屬臨床試驗,或由長庚慈善機構捐贈。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4/714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