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複合式隆乳新趨勢 著重自然減少副作用

複合式隆乳新趨勢 著重自然減少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當炎炎夏日來到,在美麗的海邊與沙灘上,穿著火辣的泳衣拍下美美的網美照留下紀念,是許多女性朋友們的夢想。許多人為了擁有傲人上圍,擺脫小胸部的煩惱,試過了健身、食補、中藥、針灸等各種方法後,最終還是整形外科的協助下完成隆乳的夢想。

台中知名整形外科醫師何格彰表示,隆乳主要分為植入物隆乳及自體脂肪隆乳,各有其優缺點,近幾年來「複合式隆乳」的新觀念已逐漸發展成熟,將兩項原本不同的手術結合,融合植入物隆乳及自體脂肪隆乳的優點,藉此讓罩杯升級外胸部更加柔軟,較能避免碗公奶的外觀。

新型材質義乳 提供更多選擇

從過去到現在,鹽水袋義乳使用率已逐年減少,矽膠義乳早已成為主流,傳統的材質表面分為光滑面及粗糙面(或稱絨毛面),光滑面的義乳發生莢膜攣縮的比例較高,且需長期按摩以避免莢膜攣縮,絨毛面則有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之風險,近年來發展出一種新的奈米表面材質,在減少莢膜攣縮及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風險方面,均有其優勢。

植入物結合自體脂肪 增加軟組織厚度

複合式隆乳的方式主要是結合植入物隆乳和自體脂肪隆乳,目的是讓隆乳後的外觀可以更自然,並減少副作用。何格彰醫師解釋,在過去兩種隆乳方式二分法的情況底下,為了擁有較大的胸部尺寸,單純選用植入物隆乳,可能必須選用超過負荷的過大尺寸義乳,造成不自然的外觀,而單純選用自體脂肪隆乳,則可能填入大量的自體脂肪,反而造成脂肪的吸收及鈣化等副作用,有了複合式隆乳的關念,可以選擇尺寸適中的植入物,外層的軟組織可再增加自體脂肪移植,讓皮膚軟組織增厚,不僅罩杯升級,柔軟度和自然度也更提升。

隆乳是一項有風險的整形美容手術,建議民眾尋求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的協助,手術前務必做好審慎的評估及充分的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隆乳方式。

【延伸閱讀】

心臟病發作是什麼感覺? 只有突然、劇烈的擠壓胸口痛? 

忽略骨折風險、難防骨質疏鬆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5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流感發威!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2周共新增256例流感確定病例,其中13例死亡。年紀最小的死者為一名3歲女童,因流感併發心肌炎,緊急送醫,隔天即不治;另外一名72歲婦人,本身罹患慢性腎疾、C型肝炎以及心臟病,因抵抗力較差,雖然接種疫苗,仍不幸往生。疾管署副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冷,仍有登革熱疫情!疾病管制署公布上2周國內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及9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分布於屏東縣2例、台南市3例,其中台南市為家庭群聚感染。該署表示,雖然近日氣溫降低,但南台灣仍有登革熱零星病例發生,顯示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仍然存在,呼籲民眾務必落實孳生源清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檳榔、香菸及飲酒的普及,讓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加上復發率高,往往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而錯過治療時機。不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和腫瘤中心研究團隊近期針對口腔癌治療後的預後因子做研究,發現青壯年預後狀況並沒有比較差,反而是所有年齡族群中最好的,呼籲患者應勇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齡90歲的張阿嬤,去年左腳大拇指的皮膚突然裂開,以為只是太冷凍傷,不以為意;不料,其他三隻腳趾頭也陸續出現裂傷,到醫院求救,醫師看到深可見骨且已發黑的傷口,建議腳踝以下截肢,讓阿嬤差點昏倒。轉至雙和醫院診治,確診為血管阻塞,透過高壓氧療程,目前已康復,免去截肢的險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