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親子共讀為何重要? 國健署告訴你各階段閱讀重點

親子共讀為何重要? 國健署告訴你各階段閱讀重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

共讀零歲就開始 情緒滿足是重點

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會完成80%的發展,因此越早開始越好。嬰兒時期雖然無法瞭解文字意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但聽覺卻特別靈敏,此時共讀的重點不在於內容,而是讓寶寶透過爸媽的聲音及語調,得到情緒上的滿足。

啟動對話式共讀 與孩子一起說故事

2歲以上孩子可運用「對話式共讀」,用問答的聊天方式一起讀完一本書或是說故事,如此除了增加孩子對共讀的參與感及習慣外,也可在此階段將故事與孩子的生活經驗作連結,例如將視力保健及事故傷害防制等帶入對話中,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識能。

隨時隨地可共讀 不僅限於書本

親子共讀重在「共」字而不是高超的技巧,不侷限於任何時間及地點,也不必侷限於繪本、圖書,不論照片、圖片及隨手可得的物品或者窗外的景色,嘗試發揮想像力來說故事,甚至用白紙與畫筆,畫出自己想與孩子分享的事物並說給他聽,隨時隨地都能達到共讀的效果。

共讀時間由少而多  養成共讀好習慣

共讀的時間沒有標準,孩子累了就可以停止,不要因為忙碌而拒絕,短短的3~5分鐘也可以一起共讀,等孩子大約2歲後,再慢慢固定共讀的時間;若無法每日執行,即使每週進行2~3次也可以。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親子共讀不僅對孩子發展健康有所幫助,也能一起創造共讀的美好回憶。

【延伸閱讀】

疫情來襲,心房顫動病友護心七大招

試管嬰兒補助新上路 各式疑問醫次搞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家只知道兩種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透過製造新的細胞,讓生物體的發育、生長與繁殖成為可能。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在研究斑馬魚發育時,意外發現另一種獨特的細胞分裂方式,其分裂過程不需要進行遺傳物質(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近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近視度數也不斷增加,就診才發現原來是高度近視引發重度白內障,造成日常生活相當不便。他原本擔心白內障手術後會影響日常用眼習慣,經醫師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不但可以滿足平時退休生活的興趣,使用手機、閱讀書籍等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疫情高峰期間送給媽媽最安心健康的母親節禮物就是「骨密度檢測」,若已出現「駝矮痛」症狀,更要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鬆治療先機,降低骨折風險。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部骨折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長期帶走不少幼童生命的腸病毒,將有疫苗能夠防重症!台大醫院在5日宣布,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能預防幼童感染腸病毒帶來的重症,且2個月到6個月大的嬰幼兒即可接種。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李旺祚建議讓該疫苗能及早上市,以幫助更多兒童免於腸病毒威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