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新增31例本土病例、6人死亡,其中1名年僅30多歲死者個案並非死於疾病,而是在病房輕生。疫調顯示,案例於6月22日被匡列為接觸者,住至集中檢疫所,確診後轉至醫院隔離,但情緒不穩,社工、心理諮商師密集輔導,但仍於7月8日於病房中自縊身亡。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7月10日新冠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近日本土確診病例維持在30多例,指揮官陳時中比喻,「你要考到80、90分很容易,但要往上就很難,要一步一步慢慢來。」,確診人數較少,疫調也可以做得更加精確了。


3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7月13日起部份行業有條件為解封,例如,餐廳就可內用,不過,六都陸續宣布,禁止內用,目前全台僅有彰化、南投、花蓮、台東等縣市允許內用,澎湖、金門、連江也開放內用。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7月10日本土疫情趨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批評「微解封是中央設局要地方扛」,對此,陳時中表示,大家對於微解封相關文字,應該仔細審視,地方政府可以依據需要或疫情自訂規定,各地方政府如要訂得更嚴謹,指揮中心也沒有意見。


陳時中說,當初升3級警戒時,各地方政府有意見,也不無道理,現在順應民情,讓地方政府有一定權限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我認為這樣很好。」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2021年5月起0至6歲每週本土病例數及其佔總病例數比例趨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至於幼兒園、補習班仍無法營業,引起不少家長抱怨,陳時中解釋,5月23日至5月29日達到最高峰,0至6歲84人確診,7月4日至7月10日8人,幼兒園很難做出區隔,只要一開,就有群聚可能性。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案15221追蹤採檢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在新增31例本土病例中,17男、14女,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2日至7月9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及新北市各13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4例,基隆市1例;其中21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8例調查中。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台北三市場前進指揮所應變作為7月10日工作報告。(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經過休市、隔離等相關措施,以及再次採檢,陳時中表示,北農一市、二市、環南市場等陽性率、確診個案大幅下降,且市場週邊攤商、社區採檢也都陰性,可說是解除疫情警報。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台北市三市場新增個案數。(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說,已與北市府聯絡,環南三市疫情已經受到控制,只要持續匡列、狀況個別處理,就能控制住疫情,因此,宣布聯合前進指揮所於今日解編。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屏東Delta印度變異株群聚及相關個案關聯圖。(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至於屏東新冠病毒印度Delta變異株相關個案,陳時中說,該群聚仍維持17名確診個案,其中15名完成病毒基因定序,全都為Delta變異株;枋寮醫院採檢方面,與確診者相關的接觸者匡列684人,全院1071名員工,以及6月14日後的就醫病患及陪病家屬3033人,篩檢結果均為陰性。


「微解封」中央設局地方扛? 昨疫苗打22萬人次創新高

▲屏東Delta印度變異株群聚調查追蹤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在疫苗方面,部分長者不願接種疫苗,以致施打速度降低,就有醫師建議,儘速開放其他族群接種。對此,陳時中說,「沒辦法一直等,就往下開放,這是應該的」。


陳時中表示,疫苗施打當然是希望越快越好,大家也都在努力,昨(9)日接種疫苗人數達22萬人次,創單日新高,希望先提高第1劑的疫苗覆蓋率,建立防疫防線。


政府於9日簽署並出具必要法律文件予慈濟基金會,以利其辦理後續採購疫苗事宜。慈濟基金會今表示,已完成必要法律文件之簽署,將迅速完成後續採購及捐贈疫苗之相關流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對抗隱形缺氧猝死 智慧醫療「血氧即時監測平台」上線
▸疫苗接種開放至第9、10類 高風險慢性病這10大類在列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20幾歲大學生,卻被發現罹患第四期大腸癌。經醫師治療11個月後,該患者40歲父親竟然也被診斷出第四期大腸癌,讓家屬母親欲哭無淚。該案例醫師、北醫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指出,20多歲大腸癌多是基因遺傳,然而隨飲食西化推波助瀾,腸癌也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年年奪冠 ...

閱讀詳情 »

你戀愛過、失戀過嗎?常有人說:「失戀的痛,就彷彿心如刀割」,想療癒情傷,時間是最好的解藥,但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到底失戀有沒有特效藥、建議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可以參考?正在情海沉浮、為情所困的朋友先別著急,就讓我們跟著精神科醫師的腳步,看看怎麼從科學角度看待、處理失戀問題吧! 失戀會心痛是真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許多民眾有肩膀痠麻情況,常認為是姿勢錯誤或短期工作疲勞所致,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孫立偉提醒,可能是在頸椎附近長了腫瘤,若不積極診治,持續壓迫神經恐會造成癱瘓。雙肩持續麻痛逾 3 個月 MRI 檢查發現頸椎腫瘤一名來台工作的越南籍男子,平常在傳統產業工廠中擔任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千萬別忽視手舉高的痠痛感,在中年之後恐怕會因為肩膀長出「肩峰骨刺」,引發「夾擊症候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惟傑說明,初期可透過藥物或復健治療,但若拖延使肌腱破裂,那就必須接受手術,以免影響生活品質。忽略肩膀長期痠痛 致旋轉肌破裂需手術治療63 歲吳先生於一年前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