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走出民智未開發的框架 癲癇不是精神病

走出民智未開發的框架 癲癇不是精神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在21世紀的今天,台灣還有許多人對癲癇的認識仍停留在明智未開發時期的錯誤認知中,包含急救處理也是以訛傳訛。社團法人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曾幼玲理事長表示,很多人不知伊比力斯是癲癇直譯名稱,且癲癇不是精神病。

癲癇發作症狀多變化

從10歲就患有癲癇的曾幼玲理事長指出,在尚未接受由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施養性主任所領軍的「癲癇手術多領域治療團隊」手術,切除其右顳葉的致癇病灶前,其發作症狀高達五種不同型態,有單純部分發作,也就是預感──有一股氣由胃往上昇至頭部,背脊也有涼意,也有失神性發作、複雜部分發作,每個月經期前較容易有全身陣攣發作;也曾因早年醫學與資訊皆不發達,母親帶她去看診一密醫,結果聽其言,將西藥全停,只服用中藥,導致引發需要送醫,也就是最嚴重的「癲癇重積型發作」。

腦電圖檢查確認是否為癲癇症

曾幼玲理事長特別強調,倒下全身抽搐不一定就是癲癇,糖尿病患低血糖、小兒熱痙攣、出現在孕婦身上的子癲前症等,都會全身抽搐;而癲癇朋友發作症狀也不一定都會倒下全身抽搐,不同腦葉的異常放電就有不同症狀。要斷定是否是癲癇症的唯一確認法,就是做腦電圖檢查,若其異常腦波有出現癲癇樣放電波才是癲癇症,而且癲癇症是會重覆發作,每次症狀大同小異。

平均100人就有一位癲癇

原來癲癇症如此複雜,癲癇症遺傳的機率僅5%,每個年齡層都可能罹患癲癇症,每個人都有患得癲癇症的可能,若腦中的癲癇閾值太低,頭部被打也可能引發癲癇症。目前台灣平均約100人就有一位癲癇患者,實在不容輕忽。

癲癇症需要正視與接納

曾幼玲理事長特別強調,癲癇朋友最需要的是正視與接納,希望社會人士能不再視癲癇朋友為異類、排斥癲癇朋友,如此只會讓癲癇朋友的身心與其家庭皆受到極大的打擊與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6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營養不足,會瘦也可能會腫 若營養攝取不足,會對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舉例來說,若是缺乏蛋白質,孩童會發育不良,成人則會出現體重減輕、組織及臟器也會產生功能低下的情況。人體的維生素、礦物質的需要量雖然不大,但若不足也會引發各種如:夜盲症(缺乏維生素A)、骨質疏鬆症(缺乏鈣)等的缺乏症。&nb...

閱讀詳情 »

活用五味就能享受美食並調整體質 「五味」指的是將食物分成酸味、苦味、甜味、辣味、鹹味等五種味道,並配合體質或身體狀況調整使用的中醫學理論。 另外,中醫學認為五味會與人體的五臟機能相對應:酸味入肝(=膽);苦味入心(=小腸);甜味入脾(=胃);辣味入肺(=大腸);鹹味入腎(=膀胱)。 (圖片來源:資料...

閱讀詳情 »

看似普通的香料與香草,其實含有強大的藥膳功效! 在廚房的棚架上,經常會擺著各式香料及香草。這些被統稱為「辛香料」的食材,不僅能用來調味,且大部分都含有豐富的藥膳功效。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辛香料中獨特且濃郁的香味具有緩解情緒緊張或令人打起精神的作用;而其中的辣味與苦味等則有促進消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若我換了很多種藥物都沒效,或藥物副作用難以承受,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治療憂鬱症了嗎?」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黎美嫻表示,門診中有不少向她尋求協助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這類患者通常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不但情緒無法受到控制,甚至還得飽受藥物的副作用之苦,但其實憂鬱症的治療在近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