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上的25個異狀,原來都是「太晚睡」所造成的!!

身上的25個異狀,原來都是「太晚睡」所造成的!!

現代人因為工作壓力或其他因素,常有睡眠不足的問題,長時間下來,對身體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列舉出以下25個因為睡眠不足而引發的健康風險:

1.脾氣暴躁:當人們專注在做某件事情時,若因為意外的干擾而被打斷,會產生負面情緒;若睡眠不足,這種負面情緒更會被放大。

2.頭痛:科學家至今仍無法找出背後的原因,不過有36~58%睡眠不足的人,醒來時會出現頭痛的症狀。

3.學習能力降低:短期記憶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睡眠不足的人,短期記憶能力會減弱,也影響了學習效果。

4.體重增加:睡眠不足的人,體內荷爾蒙會失衡,不僅食慾增加,而且會更想吃高熱量食物,同時控制衝動行為的能力也會降低,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導致體重快速增加。

5.視線不良:睡眠時間愈少,愈容易出現視覺上的失誤,甚至出現幻覺。

6.心臟疾病:根據研究,相較於睡滿8小時的人,每天只睡4小時的人血壓會高出許多,因此容易罹患心臟方面疾病。

7.反應遲緩:睡眠不足,也會讓你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變得遲鈍。

8.容易感染疾病:長時間睡不飽,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容易生病。

9.投資錯誤:根據研究,睡眠不足的人做出高風險的投資決策,導致經濟損失。

10.尿液變多:當人們沈睡時,身體會減緩尿液的產生;但若晚上睡眠不足,便會出現「過多夜間排尿量」的問題,必須頻繁地上廁所。

11.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便無法專注,容易分心。

12.疫苗效用減弱:如同前面所說,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免疫力降低,因此若在這時候注射疫苗,效用也會大打折扣。

 
 

13.口齒不清:根據研究,若連續36小時不睡覺,說話時容易重複使用相同的字詞、速度緩慢、含糊不清,有時候很像喝醉酒的人說話的樣子。

14.感冒上身:如果你三不五時,就被傳染感冒,可能是睡眠不足惹的禍。研究顯示,連續兩星期每天睡眠不滿7小時的人,感冒的風險是睡滿8小時以上的3倍。

15.腸胃問題多:睡眠不足,容易引起發炎性腸道疾病。

16.車禍風險高:事實上,睡眠不足的人開車,就如同酒駕一樣的危險,但卻常常被忽略。

17.性慾降低: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睪丸激素的分泌,導致性慾降低。

18.忍痛力降低:已經有研究顯示,若晚上睡眠不足,人體對於疼痛的敏感度會提高,同時對於疼痛的忍受力則會降低。

19.糖尿病風險提高:睡眠不足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功能,因此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20.做事錯誤百出:缺乏充足的睡眠,導致精神不濟,也會增加工作的錯誤率。

21.癌症風險高:關於睡眠與癌症之間的關聯,目前的研究仍在初期階段,不過就目前的結果來看,睡眠不足確實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特別是大腸癌與乳癌。

22.容易健忘:睡得愈少,愈容易健忘,老年時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會增加。

23.基因干擾:2013年最新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干擾基因的正常活動,如果連續一星期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會有超過700種基因的活動出現異常,包括與免疫力和壓力有關的基因。

24.情緒低落:科學家的臨床研究顯示,晚上睡眠品質好的人,情緒較為正面;若睡眠品質不佳,也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情緒。

25.死亡風險高: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最大的風險就是,在短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相關推薦

相關文章:圖解腹肌的正確練法(很重要噢) 敝人又來獻醜了。說獻醜,是因為本格主活到現在這二十 X 年來肚子從來沒有處於比一塊還要多的狀態過。不過寫個人部落格的好處,就是即使發文不附圖也不會有人在推文把你噓爆。YABi!因此今天本人要和各位分享練腹肌不可不知的五個重要事項,主要可以分成姿勢和觀念兩部...

閱讀詳情 »

20歲時你每天可以跑10公里,一口氣能做30個伏地體伸,但到了40歲你就會發現關節已發出咔咔的響聲,不那麼靈活了。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難道就這樣任其發展嗎?不能。事實上你只要從現在開始堅持鍛煉,你就能保持青春活力。20歲左右,運動醫學將這個年齡段稱為“破紀錄年齡段”。這個時...

閱讀詳情 »

往往大家在鍛煉時會忽略一些小的細節,注意下面七點讓你更有效的健身。 1、不要形成鍛煉癖在一般情況下,初次參加健身訓練的人都會感到非常興奮,特別是當鍛煉出效果的時候。這在很大程度上激勵著你更多地參加鍛煉。但是,有一些人一進健身房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大強度的鍛煉,而忽視了運動前的熱身。而且過度的訓練往往把...

閱讀詳情 »

  打網球 鼠標手愛上打網球“打網球多有氣質啊,又鍛煉身體又能秀好身段,平時除了對著電腦工作就是忙家務,打網球能夠使身心都放鬆。而且,喜歡打網球的人,可是個個都符合我對社交圈成員的要求呢!可是,上週末一場痛快球打下來,週一上班,我發現自己的手腕疼得連鍵盤都敲不動了&hell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