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樣玩七個危險動作 搖出嬰兒大問題

這樣玩七個危險動作 搖出嬰兒大問題

嬰幼兒會被劇烈搖晃的情形常常是因為寶寶哭鬧不安,而照顧的大人無法安撫讓小孩安靜下來時,因氣憤或挫折的情緒導致失去控制,將小孩緊抓抱起劇烈且無數次快速地搖晃嬰兒,此為「嬰兒搖晃症候群」,後果可能造成小孩的腦損傷、失明、癱瘓、抽搐痙攣,甚至死亡。發生的年齡從新生兒至4歲都有,大部分病例發生在1歲前。

造成嬰兒搖晃症的7個危險動作

  • 過度猛力上下或前後搖晃寶寶。

  • 反覆將小孩拋向空中,例如「拋高高」遊戲。

  • 把嬰兒放在大腿或膝蓋上用力晃動,例如「搖到外婆橋」遊戲。

  • 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

  • 用力將寶寶摔在床墊或沙發上。

  • 乘坐沒有辦法支撐嬰兒頭部的摩托車。

  • 乘坐時未依規定使用的汽車安全座椅。

搖晃可能造成出血或神經傷害
嬰兒(特別是新生兒),頭部組織尚未發育完全、腦部的水分含量較高、髓鞘化未完全、囟門沒有閉合,小腦袋就像是易被破壞脆弱的豆腐,受到不適當搖晃時,可能會出現看不到的損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督導長劉文琪表示,寶寶的身體比例與大人不太一樣,頭通常佔了身體全長的1/4,加上3個月前的寶寶脖子和腦部柔軟且脆弱無力,脖子內部重要的各種組織(如管控呼吸反應的頸椎)卻又非常重要,若不當的搖晃(特別是如拋接等上下方向搖晃)導致受傷,便極有可能使寶寶於未來出現發展遲緩的現象。

嬰兒因被搖晃造成腦部更被扭曲和壓迫,造成腦部程度不等的傷害:
(1)腦部的表淺靜脈連結著腦部和硬腦膜,而硬腦膜緊貼在顱骨內側,當這橋樑靜脈受到牽扯而超過它們的彈性張力時,就會破裂出血,造成硬腦膜下血腫或蜘蛛膜下出血。
(2)腦部撞擊到頭顱骨的內緣,造成腦組織直接的受傷。
(3)腦部深層的組織和神經纖維,在劇烈搖動時被破壞斷裂。
(4)嬰兒被搖晃時停止了哭泣也停止呼吸,使得身體特別是腦部氧氣的供應不足,進一步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的傷害。
(5)受傷的腦細胞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導致腦組織的缺氧更嚴重或直接造成腦細胞破壞死亡。

嬰兒搖晃症的臨床症狀
除了劇烈搖晃會造成嬰兒或寶寶受傷,其他動作也可能導致傷害。當孩子發生搖晃症候群時,身體會出現非常不舒服徵召,寶寶可能會出現不明原因尖銳的哭鬧、不安煩燥的情緒,若伴隨四肢無力、腦部不自主放電而出現的抽筋狀況,甚至是昏迷、嗜睡、不停流口水、嘔吐、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心跳過慢都應盡快就醫,並把觀察到的所有細節告訴醫師。嚴重者可能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其他常合併的發現有視網膜出血,顱骨骨折,肋骨、鎖骨骨折,頭臉或身體皮膚瘀血等。

後遺症如:失明、癱瘓、學習障礙、動作發育遲緩、語言障礙、腦性麻痺、動作發育遲滯、癲癇。後續可能需安排許多復健,如物理、職能及語言等治療,長期仰賴藥物控制癲癇,造成孩子生活適應、自我照顧能力、自我形象、情緒、人際、學習等問題。

安全抱小孩 避免無法挽回的遺憾
小兒科醫師叮嚀家長,大部分嬰兒在出生後數個月內會有情緒不易安撫或哭鬧的情形,大人要學習如何處理,不管任何理由絕對不能搖晃小孩。抱寶寶時,頭、脖子、背部要維持一直線,一起移動,大人雙手同時托著寶寶的頭與背,切記一定要把頸部支撐好,避免頭部劇烈搖晃。萬一不小心真的搖晃了嬰兒,切記要立刻送醫,就診時一定要告知醫師,及早診治有助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及減少後遺症的發生。另外,可參考國民健康署健康99網站「嬰兒搖晃症候群」動畫影片(https://youtu.be/NqvdMtmtkbc),讓照顧者更清楚了解其成因及症狀。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準新娘脖子腫險延長婚期 這術式治療不留「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在台灣,肺癌高居國人死因首位,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在許多歐美先進國家,肺癌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在肺癌的危險因子中,菸害占7至8成;空氣汙染則占1成5;此外,職業暴露(如石綿、粉塵)、肺部病史(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家族史、炒菜油煙等都是肺癌的危險...

閱讀詳情 »

隨著AI在醫療領域的多方面應用,全球不少大企業、新創公司、大專院校或醫院,紛紛重金投入研發。台灣AI新創公司愛因斯坦人工智能Deep01推出的AI檢測CT影像腦出血產品「DeepCT(瞬思)」,在今(2019)年7月10日,正式獲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也是第1個通過FDA檢驗的亞太A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同類型的眼用藥有不同的操作使用方式,何時須點、點些什麼、點在什麼位置上較有效?需正確瞭解才不會浪費藥物又能改善眼睛不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吳旻哲藥師表示,不同類型的眼用藥,如:溶液劑、懸浮液、凝膠或藥膏,停留在眼睛的時間不同,使用懸浮液時,要先搖晃藥瓶10下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產婦坐月子時,都會遵循傳統觀念,不能洗澡、洗頭,以免因受涼造成日後身體不適等問題,台南婦兒安婦幼中心醫療院長陳祥君指出,只要把握黃金原則,產後照常洗澡、洗頭,不但能幫助全身增加血液循環,還能加快新陳代謝和解除疲勞。室溫維持25至28度 避免吹到冷氣風陳祥君表示,過去生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