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運動傷膝蓋?醫:健走3原則保護骨頭

運動傷膝蓋?醫:健走3原則保護骨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年紀一大,容易造成鈣質流失,骨質疏鬆跟著上門報到,許多民眾認為,想要保護骨頭與關節,就應該少動,然而醫師表示,怕傷關節不運動更糟糕!唯有透過運動前暖身、運動中腳跟先著地、運動後補充鈣質3大原則,才能保骨固關節!

30歲起骨骼開始耗損 運動可增加骨密度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醫師鼓勵民眾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她指出,不少中老齡民眾因擔心磨損關節而「不敢動」,殊不知不運動除了減損骨密度,同樣也會傷害關節。

人體的骨骼與關節在30~40歲開始進入損耗期,然而透過運動,除了可以啟動骨重塑機制、增加骨密度以外;還能使關節滑膜層受壓分泌組織液,進入軟骨組織提供養分,若長期不運動,恐讓骨骼關節兩敗俱傷。可以從訓練門檻較低的健走,作為入門首選。

健走作為入門首選 遵守3大原則

陳芳萍醫師指出,走路能增加股骨骨密度,且結合有氧與負重特性的健走運動,相較慢跑有更低的衝擊力道,更不易造成關節負擔,能同時維持骨骼關節健康,唯需注意以下3原則,方能達成保骨、固關節的目的。

1) 動態暖身比靜態好,強化肌腱韌帶更護關節/暖身其實有分動、靜態,健走前光做靜態暖身還不夠,加做動態暖身更能強化肌腱長度與韌帶組織的彈性。若跳過暖身步驟或只做局部靜態伸展,容易因為肌肉溫度以及伸展不均而無法確實保護骨骼與關節,甚至造成運動傷害。

2) 別用跑步方式健走,謹記腳跟著地避傷害/仍有不少民眾採用慢跑方式健走,姿勢明顯錯誤。健走與跑步不同,慢跑時腳尖先著地能幫助減緩碰撞產生的衝擊,但健走則反之,著地時須用腳跟,並依循腳跟-腳掌-腳趾的順序踏步,才能讓腳踝和膝蓋均勻地承受身體重量。

3) 運動後喝高鈣牛奶,延緩關節退化/美國研究針對2148名膝關節炎患者進行飲食介入調查,結果顯示日飲1杯牛奶以上之女性,兩年後關節間隙寬度的減少較無牛奶飲用習慣者低0.12mm。另一項國際期刊研究調查也顯示,每天喝牛奶的人,罹患關節炎的機率較平時很少飲用牛奶者降低71%。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 暑假來臨,氣溫逐漸攀高,學童到水域戲水的機會也會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05年事故傷害死因仍是第6位,其中意外溺水或淹沒是事故傷害的第5大死因。暑假期間為溺水事件發生的高峰期,親子戲水需特別加強防範。 健康署呼籲防溺5招 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7歲家庭主婦張女士在大掃除後一直不停打噴嚏、鼻水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直滴,鼻腔充滿清澈水樣的分泌物。曾至西藥房買抗組織胺服用但效果有限。經檢查發現張女士下鼻甲黏膜蒼白,抽血檢驗特異過敏原免疫反應(MAST),結果顯示張女士對家塵及塵螨過敏。 水漾鼻涕及鼻塞都屬於過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身高不能重來!如果發現孩子身高成長較其他同齡小孩遲緩時,最好能就醫檢查,如果確認為病理原因,應積極接受診治。 開業診所院長黃正宏醫師表示,他個人的臨床經驗中有一名11歲男童,爸媽身高都不高,發現孩子長高速度比同年齡的小孩緩慢,進而帶他就醫檢查,結果發現他的骨齡超前且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9歲的老張是老菸槍,到院檢查後透過X光發現異常,右上肺部有一顆1.5公分的腫瘤,經治療後已恢復健康返家。醫師提醒,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民眾應養成健康檢查的習慣,才不會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良機。 40歲以上、有家族史 每年都要照一次X光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胸腔內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