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馬路很喘 恐是「肺動脈高壓」!積極治療可與之共存

過馬路很喘 恐是「肺動脈高壓」!積極治療可與之共存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你每次過馬路時能夠在時間內過完,還是會氣喘吁吁,甚至在時間歸零時才走到一半?如果是後者就該擔心「肺動脈高壓」。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為提升大眾和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宣導如何透過「喘咳血腫暈」口訣與「PK小綠人」自我檢測法,幫助病友及早發覺肺動脈高壓的警訊,進而就醫檢查與治療。你或許好奇自我檢測法是什麼?協會表示,檢測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觀察自己在過馬路時,能不能在時間內走完。


肺動脈高壓致命性高 被稱為「心臟癌症」


高雄榮民總醫院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表示,正常人的平均肺動脈壓為14 mmHg(毫米汞柱),一旦超過20毫米汞柱即為「肺動脈高壓」。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會造成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更用力收縮,長期下來,右心室因負荷過量而逐漸擴大,後續導致心臟衰竭和猝死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肺動脈高壓又稱為「心臟癌症」,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嚴重的病變,存活率比台灣常見癌症大腸癌還低!肺動脈高壓成因除了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致病機制尚未明確,部分肺動脈高壓是因其他疾病續發導致,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愛滋病、肝硬化等。另外,不當使用特定藥物或毒品,也可能引發肺動脈高壓。


口訣加小遊戲 幫助早期發現肺高壓警訊


肺動脈高壓的死亡率高,對肺動脈高壓的高風險族群來說,自覺症狀相當重要,如果發現莫名出現「喘(呼吸困難)、咳(嗽)、血(咳血)、腫(下肢水腫)、暈(暈厥或頭暈)」5大症狀,或者過馬路「走輸小綠人」都應提高警覺,進一步諮詢醫師,透過心臟肺部相關檢查,及早發現與診斷肺動脈高壓。


黃偉春主任特別說明,「過馬路PK小綠人」概念來自於臨床評估肺高壓風險的「6分鐘步行測試」,而文獻報告顯示,一般人的行走秒速1.2公尺以上,交通部設計過馬路的時間則是以更寬鬆的標準每秒0.8至1公尺設置,因此正常情況,人人都可以在時限內通過馬路;但若發現過不能在小綠人走路時間內過馬路,或者步行時感覺氣喘吁吁,就需注意心肺功能可能有問題。


確診肺動脈高壓不要怕 積極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鄭錦昌表示,早期國人缺乏肺動脈高壓的疾病認知,病人常徘徊在各科別和醫院之間,加上20年前肺動脈高壓缺乏有效的治療,半數病人平均存活不到3年。然而,隨著診療與治療藥物的突破,目前部分肺動脈高壓病人有獲得穩定健保用藥的機會,希望病友不要放棄,及早且積極治療,也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高雄榮民總醫院是全台灣第一個成立肺高壓照護團隊的醫院,集結心臟內外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和復健等多面向照護量能,迄今累積20年豐富的治療和照護經驗。院方統計,平均存活10年的肺動脈高壓病人高達8成,甚至有病友已經與肺動脈高壓共存超過20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台北報導】在過去,耳鳴的發生多半歸咎於生理機能退化,但隨著現代人飲食不均衡,以及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高血壓的發生年齡也逐漸下降,導致青壯年族群也開始出現耳鳴困擾,一開始可能症狀輕微,耳鳴時有時無,如果因此忽略治療,病情一旦惡化將可能導致聽神經受損。   若能將耳鳴的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綜合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再發布最新電子煙嚴重肺病疫情報告,繼上周(9月27日)12人死亡後,最新死亡人數累計至18人,且各州通報病例從805件直接破千,已達1,080人。   美國境內越演越烈電子煙風暴未平,向來主張用電子煙推動戒菸的英國,本周報導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歲趙女士因連日上腹痛,先至診所看診,看了兩三次卻不見效,也沒出現發燒、黃疸等症狀,改赴醫院於門診透過「重點照護式超音波」檢查,確診為典型急性膽石性膽囊炎,當下轉急診並會診外科緊急開刀,才免於因膽囊破裂,引發腹膜炎及敗血症等後患。右上腹壓痛、噁心、想吐及發燒為典型症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幽門螺旋桿菌看似無害,但它卻是導致胃癌的主因,據統計,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醫師建議,平時應養成健康飲食,少吃過鹹、醃漬食物,如果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應積極治療,徹底除菌。   根據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胃癌位居10大癌症發生率第8位、死因第7位,每年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