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大腸直腸癌危機! 50歲以上鼓勵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遠離大腸直腸癌危機! 50歲以上鼓勵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接受糞便潛血篩檢,遠離大腸直腸癌危機!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琮琨醫師鼓勵,大腸癌可透過定期健檢發現,鼓勵50歲以上民眾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勇敢面對治療。

初期幾乎無症狀 常見排便習慣改變

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研究顯示,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

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幾乎無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觸摸到腫塊、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或是有些患者擔心治療副作用而降低治療意願,不願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確診時已進入大腸直腸癌第四期,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大腸直腸癌成因 飲食習慣是重要關鍵 

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除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高油炸、高脂肪、高糖以及過多的肉食、基因變異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是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晚期抗癌策略 接力治療有效延長存活期

若是罹患晚期大腸直腸癌,醫師們鼓勵勇敢接受治療,請勿消極面對,現今晚期抗癌策略為「接力治療」,可大幅延長病患存活期。張琮琨醫師提到,大腸癌第四期治療方式以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為主。依照目前健保規範,若於第一線治療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至第三線治療可接力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可以延續整體存活期。

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接受標靶治療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從10.3個月提升至19.4個月,增加近2倍;病患若接續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高達近兩年半(28.9個月),治療成效優異。

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50歲以上多加使用 

張琮琨醫師呼籲,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雖然初期幾乎無症狀,仍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據國內本土經驗,每二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目前健保提供50歲以上民眾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如果為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主動接受健康檢查、積極追蹤,若有腸道相關症狀,如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守護自身健康。

【延伸閱讀】

 眼睛白白一層不是白內障 小心眼翳病上身

 吃藥不舒服不敢說 擅停藥結果竟是掛急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看病舟車勞頓 偏鄉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苦不堪言六十歲的林奶奶家住在南投埔里,多年前被診斷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定期回醫院拿藥控制病情。過去林奶奶只能到台中的大醫院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每次看診就要一大早出門搭二小時的客運及接駁車才能到醫院,掛號看診及治療更要耗費半天,回到家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告別歷年最冷的4月,進入5月天氣明顯變暖,悶熱的浪潮讓不少民眾皮膚開始出現狀況,酒糟性皮膚炎隨著天氣變熱而盛行,皮膚科診所李政翰院長表示,國內酒糟盛行率約1%至5%,好發於30到60歲女性,男女比例約1比3,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中間,天氣容易炎熱悶濕,導致臉上油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癌症患者透過基因改造免疫細胞進行治療,由絕望到新生!2012年美國一位7歲小女孩艾蜜莉,罹患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二度復發,接受CAR-T細胞治療血癌的臨床試驗,至今仍存活超過7年,點燃全球對基因改造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熱潮,也將能應用於各種癌症。對此,台灣生技醫藥公司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