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破迷思 誰說裝支架不能拍胸保證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每回拍攝跳樓戲時都拍到虛脫,感覺之前因為心肌梗塞裝的心臟支架都要跳出來。」演員林慶台最近在電影記者會中談到自身支架經驗,雖然說法聽來誇張,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患者因為聽「人家」說,或是從網路上得到過時、不完整的資訊,對心血管支架一知半解,甚至導致錯誤迷思,還以為哪天不小心拍了拍胸脯,支架就跑掉了。

心臟支架的作用是將心血管阻塞處撐開,使血流暢通,但是要將一個外來物置入體內,確實會讓人有所顧慮。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王宗道醫師表示,支架所使用的金屬材質與人工關節、植牙牙體一樣,可和人體相容,並經過大量臨床試驗和長期追蹤觀察,確認安全無虞後,才會被核准使用,像滑落、移動的情形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更別說會無法拍胸脯保證。

臨床上,大約有1-5%的患者,於心臟支架術後可能出現輕微的、如同剛裝上假牙般,卡卡怪怪的異物感,但不致於造成不適,通常1個小時內即會消失,但也有極少數長達1個月才消失。王宗道強調,是否感覺到在「出力活動時胸悶」,才是心臟支架術後患者最重要、且最需要留意的危險訊號,當覺得胸悶不適時,就應該盡速就醫檢查。

網路資訊氾濫,許多關於塗藥支架的過時或錯誤資訊到處流傳,若是患者查詢到一些陳年研究報告,不但不適用於現況,造成民眾對塗藥支架的誤解,反而延誤就醫;王宗道說明,晚期血栓是只屬於第一代塗藥支架的問題,因發生率偏高,需長期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故常被提出討論;可是近年來,第二代塗藥支架已有很大進步,從2005年開始追蹤數萬名臨床案例至今,發現第二代塗藥支架的晚期血栓發生率小於第一代塗藥支架,甚至低於傳統裸金屬支架;但無論如何,有關支架的疑問,諮詢心臟內科醫師才是最好的解答方式。

心臟支架術後,患者在運動前,最好先做5分鐘的暖身運動,並隨身攜帶硝基甘油舌下含片,若運動中感覺不適,一定要立即暫停。王宗道提醒,心導管手術是針對阻塞處的局部性治療,但心血管疾病屬於全身性疾病,術後仍須持續改善生活習慣、並配合藥物控制危險因子等方式保養血管,延長壽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6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灣熟男壓力大!根據Garmin《2020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顯示,台灣45至55歲和55歲以上男性運動比率相當高,運動量甚至為女性的2倍,但這群熟男壓力沉重,位居亞洲各國之冠,且睡眠品質也女性還得差,壓力可能來自家庭、職場。 《2020亞洲區用戶健康數據報告》,...

閱讀詳情 »

今年疫情盛行與冬天流感即將來襲,讓許多民眾擔心免疫力是否不足,也讓今年免疫相關保健食品市場大幅增加!許多市場調查也指出,免疫力相關保健食品的熱度在今年度有顯著上升,其中又以「雞精」、「靈芝」相關商品最為火熱。 先前有粉絲詢問好食課營養師藻精蛋白相關問題,在看了一些研究後發現藻精蛋白也有調節免疫力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5歲劉女士患有骨質疏鬆症,4年前因腰痛骨折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由神經外科龔煥文醫師進行手術,並於術後定期施打骨質疏鬆藥物來保養骨頭。日前因出現背痛、坐臥困難及走路不穩回診,醫師為她安排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胸椎壓迫性骨折,且胸椎位置有個大小1.5公分的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8歲婦女兩年前左乳乳癌完成手術,就定期在門診接受追蹤檢查,某次抽血檢查發現癌指數(CA-153)偏高,但無法明確是乳癌復發或有遠端轉移,雖然做了超音波、核醫骨骼掃瞄等檢查,卻未有明顯的跡象,再次接受全身的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CT)發現至少八處的骨骼有蝕骨性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