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銀髮族遠離三高 體重控制是關鍵

銀髮族遠離三高 體重控制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慢性疾病容易找上門,像是三高、心臟病、中風等,其實這些都和體重息息相關;馬偕醫院董事長劉伯恩指出,根據衛福部調查,高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肥胖盛行率為22%,當體重過重時不但增加罹病風險,若是不良於行的長者,恐也增加照顧者的負擔。
少吃多運動 控制體重不二法門
但是,到底要如何控制體重呢,其實關鍵不外乎就是少吃、多運動;劉伯恩說,老年人和年輕人不同,運動上最好選擇比較緩和,選擇心肺強度、骨骼受力不大的為主,像是慢跑、游泳、爬山或太極拳等,建議每次約30至40分鐘,適量即可。
少鹽少油少糖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飲食上,應掌握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且養成少量多餐的習慣;劉伯恩說,烹調上可以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油、以豆製品取代部份動物蛋白質,並且多吃蔬果,除了減少鹽分攝取,降低罹患高血壓風險外,也應多喝水,千萬別因為半夜不想起床上廁所反倒拒絕補充水分,嚴重恐怕造成便秘問題。
另外,若是夏天,長者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時運動,避免中暑,若是冬天,則可利用下午溫度較高的時候進行較佳;劉伯恩呼籲,儘管屬於體重標準的老年人,建議仍可以BMI值為依據,因肌肉和脂肪的比例會明顯比年輕時少很多,加上恐有合併骨質疏鬆等症狀,才必須將體脂率一併考量,才能真正達到老年人的健康標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9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的結果,就是肚子肥一圈,以致很多人在年後都會積極減肥,想要減肥,就是要多動;至於運動項目,復健師則是建議,應該選擇較能夠消耗熱量的有氧運動,若是要雕塑身材,則可選擇無氧運動肌力訓練。 消耗熱量+雕塑身材 要活就要動,而且想要身體健康,更是要運動;國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身心障礙症,雷特氏症以1萬分之一的機率好發於小女孩,男孩則早夭。病童通常在1.5歲時身心快速退化,並會出現扭手、搓手、玩手及吃手等症狀。隨之而來會發生語言障礙、運動功能失調、社交能力變差、學習與記憶能力衰退以及情緒失調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年輕人早發性的冠心病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而失去寶貴生命時有所聞,而這些人有可能是年幼時曾得過川崎病!小兒心臟科主任何季麟表示,尤其是不完全型川崎病,在鑑別診斷時因臨床症狀不明顯,更容易被家長所輕忽。 一位一歲三個月的男童,因發燒六天合併輕微腹瀉及紅疹,因懷疑川崎病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廣告都宣傳女性要補鐵,但國內研究發現,補鐵過頭恐增加罹癌風險。專家指出,其實國人多不缺鐵,日常飲食中的紅肉、內臟,都富含大量鐵質,不建議特別補鐵。 補鐵過多增罹癌風險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研究,分析1997至2008年間近30萬人的血液樣本,結果發現,5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