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年腰痛醫不好 超音波檢查兩側腎臟長滿囊泡

長年腰痛醫不好 超音波檢查兩側腎臟長滿囊泡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人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可能會發現腎臟有1、2顆囊泡,這屬於單一偶發的良性水泡,只需定期追蹤;但如果囊泡顆數眾多就得小心了,可能是體顯性多囊腎,如未積極治療,到了5、60歲就必須洗腎。

 

41歲的王先生因長年腰痛,看過復健科、骨科都沒改善,最後才至腎臟科門診,經醫師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右兩側腎臟皆長了許多囊泡,根據病史、年紀和影像判讀,確診為體顯性多囊腎。王先生自訴,母親是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祖父生前曾經接受過血液透析治療,因此他格外擔心自己也有腎臟狀況,沒想到還是躲不過家族遺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徐萱竹指出,多囊腎是種跟家族遺傳性有關的腎臟疾病,會導致腎功能逐漸惡化,通常在50至60歲左右就必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約占目前全台洗腎人口的5%。臨床常見的單一偶發良性水泡,原則上只要每年追蹤腎功能、每3年1次腎臟超音波追蹤即可,不用過度焦慮,但多囊腎的病人就必須提高警覺,嚴格控制血壓。

 

徐萱竹解釋,大大小小的囊泡容易造成高血壓、血尿、泌尿道感染和結石、腰痛等症狀,傳統對於多囊腎的治療是以控制血壓為主,行低蛋白、低鹽飲食,但沒有根治的方法,只能任由囊泡體積變大,腎功能逐漸變差。

 

最近幾年新藥上市,能有效減緩水泡生長速度,今年健保通過有條件給付,適用於病情逐漸惡化至慢性腎臟衰竭第3期,對於體顯性多囊腎患者來說,可謂一大福音。

 

徐萱竹提醒,民眾如有不明原因腰痛就應積極就醫,如果確定為腎臟疾病所致,務必遵從醫師指示規律用藥,多補充水份,定期回診追蹤肝功能及尿酸濃度。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葉先生長期下背痛,雖曾動過脊椎減壓手術,但效果不如預期,日前檢查後發現有腰椎椎弓解離、脊椎滑脫等狀況,考量同樣位置如重複手術有神經沾黏造成術中神經損傷的高度風險,評估後建議「躺著開刀」,不僅改善惱人下背痛,也降低神經損傷風險,隔天即可下床行走。同節段脊椎再次手術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因為皮膚容易出油、冒痘痘,1名女大學生為此勤於去角質,除了在藥妝店購買相關產品,還上網爬文搜尋網友意見,嘗試牙膏、粗鹽、特殊布料等方式去角質,結果過度清潔之下,皮膚大受刺激,肌膚紅腫不已。 過度去角質、錯誤的方法 反而更刺激肌膚 皮膚科開業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人覺得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疫情嚴峻時,全國3級警戒,大人小孩宅在家,最近確診人數明顯減少,降為2級警戒,開始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出遊,皮膚科醫師提醒,兒童皮膚敏感,務必做好防曬,且應慎選防曬劑。 皮膚科醫師邱足滿表示,防曬劑標示可分為SPF及PA等2大類,分別是防止來自紫外線中的UVB和UVA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從1980年代開始,雷射便被應用於近視的矯正。眼睛的水晶體與角膜都具有屈光度,能幫助影像清楚聚焦於視網膜,近視雷射手術便是透過改變角膜弧度來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 為了改變角膜之弧度,早期是利用準分子雷射來進行的PRK(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hoto Refractiv...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