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輩難吞嚥食物剪碎、打泥? 醫:嗆傷恐致吸入性肺炎

長輩難吞嚥食物剪碎 打泥? 醫:嗆傷恐致吸入性肺炎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不少年紀較大的長輩因為咀嚼力不足或吞嚥困難,進食的質與量不足。大家首先想到的方法,多是使用果汁機打成泥狀,以及使用增稠劑等相關產品,但這樣不能兼顧營養與美味,甚至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等風險。現在台大醫院針對吞嚥困難患者,推出《全彩圖解:吞嚥困難安心照護飲食全書》,前面有學術性的解說,後面有食譜,幫助吞嚥困難者吃得美味又健康。


長輩難吞嚥食物剪碎 打泥? 醫:嗆傷恐致吸入性肺炎

▲現場介紹書中提到的料理,並介紹IDDSI固體食物與飲品的分級檢測方式。(攝影/葉立斌)


吞嚥困難掉3公斤 吃剪碎排骨反釀吸入性肺炎


營養師鄭千惠分享1個案例:78歲的吳女士中風後,進食時間相當長且明顯吞嚥困難。女兒常買她喜愛的排骨飯並剪碎給她吃,卻經常因吸入性肺炎住院。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吞嚥困難常見的表現有:「容易嗆到,吞不乾淨,吞不下去」。即使沒有明顯疾病,仍有10到12%的長者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除了肌力退化的高齡長者以外,曾有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或頭頸癌病人,也是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


長輩難吞嚥食物剪碎 打泥? 醫:嗆傷恐致吸入性肺炎

▲營養師建議可用餐叉測試食物軟硬度,湯匙則可測試食物的凝聚與黏度,並用針筒疫體流動測是分辨流速,以判斷等級。(圖/台大醫院提供)


食物不是打成泥就好 適當處理才「好吃」


營養師陳慧君表示,為了讓食物好入口,大眾有個迷思是:將食物剁碎、打成泥,或是增稠就會更安全。但剪碎再吃,容易造成口腔有殘渣,做成糊狀或增稠會改變味道、食物密度變低,且能攝取的營養素質量不易評斷,反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因此需要「IDDSI固體食物與飲品質地分級」(編按:IDDSI: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來評斷料理的等級,依照不同病人的狀況選擇適當的食物。營養室主任陳珮蓉表示,「IDDSI固體食物與飲品質地分級」將食物分為不同等級,像是前面的案例評估後,吳女士可吃糊狀或濕潤細軟的食物(IDDSI 4-5),可飲用的飲料稠度為IDDSI 2-4,調整飲食後,進食與健康情況獲改善。另外照顧者可使用湯匙等餐具來評斷食物的硬度、黏附性,讓餐食質地一致,保障被照顧者的進食安全。


如長者吃飯時間過長、體重下降 可掛耳鼻喉科就診


前面提到有許多人飽受吞嚥困難所苦,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蕭名彥說明,大家應觀察家中長輩或是自己,是否有:吃飯時間過長,經常疲倦、發燒,體重下降等狀況,並考慮掛復健科或是耳鼻喉科。醫師會先對個案做吞嚥困難評估,先了解是不是曾經中風,罹患頭頸癌等相關疾病;最後檢視常吃的食物並作調整。如果是咀嚼的問題,較常見與牙齒有關,請牙醫處理即可;另方面也可能是咀嚼力量不足。


語言治療師張綺芬建議3項可在家中自己做的吞嚥訓練,包含:大聲說話、大聲唱歌(可強化聲帶,使聲帶能關緊;如有隙縫則可能造成液體流入)、努力吃(咀嚼吞嚥的動作,能夠達到訓練目的。)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你的身體健康嗎? 從指甲就可以瞭解 你的指甲上有一道道棱線嗎,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 指甲面上出現一條或數條凸起之縱線,常常體現一個人的體質好壞。體力透支、精神連續疲倦即會出現。中年開始甲縱線的數量與深淺逐漸增加,是一種衰老的象徵。年輕人出現甲縱線提示呼吸系統或神經系統存在病態。幼兒偏食造成營養不...

閱讀詳情 »

眾所周知,人體的背部有著諸多的穴位。在中醫學上,這些穴位可以幫助我們養生治病,尤其是捏脊療法,效果更為顯著。那麼捏脊可以治療什麼病呢?有哪些好處呢?怎樣捏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一起來看看吧。 梁女士2歲的兒子,近段時間精神不振,不思飲食,每日大便5、6次,身體逐漸消瘦,體重明顯下降。雖然看過幾次醫生...

閱讀詳情 »

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導致疾病的發生,而五穀雜糧營養豐富,富含纖維素,能幫助身體排毒,預防疾病,避免肥胖。五穀雜糧不僅可以吃,還可以“喝”。我們一起學學吧!    一、補血養生茶 茶材:綠豆、紅棗各30克,紅糖適量,水500ml。 作法:1、將綠豆、紅棗洗淨...

閱讀詳情 »

令人擔憂的食安問題這麼多,該怎麼辦? 農藥殘留──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的殘留 蔬菜中的硝酸鹽──化學肥料使用過度造成殘留 抗菌性物質──合成抗菌劑、抗生素的殘留 女性荷爾蒙──荷爾蒙的殘留 牛海綿狀腦病BSE──從患病牛隻感染 食品添加物──攝取過多所造成的危害 進口食品──殘留被禁止的農藥及添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