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COVID-19感染風險 研究證實:3飲食方式有效減輕

防COVID-19感染風險 研究證實:3飲食方式有效減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

降低罹患COVID-19風險 3大飲食建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其飲食建議摘錄如下:

一、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

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二、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

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

三、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天然食物獲得營養素 補充水分很重要

徐裴莉營養師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

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

《參考文獻》
Christianne F.C., Flavia C. C., Fabiane L. S., Carla M. P., Alessandro L., João F. M.(2020).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utr Rev, 1–14. doi: 10.1093/nutrit/nuaa067

【延伸閱讀】

疫情宅家用眼成隱憂 學童近視控制不能等

疫情期間乾癬如何控制? 生物製劑助化「癬」為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運動人口越來越多,無論是打球、慢跑等都要注意運動傷害。骨科醫師提醒,有腳踝疼痛或是關節腫脹情形,務必儘速就醫,如果是腳踝韌帶斷裂,就必須開刀治療,切勿自行推揉、尋求偏方,一旦韌帶斷裂的更嚴重,就會增加治療困難度。   20多歲的小藍熱愛籃球運動,日前練球右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過去十年來臺灣的新生兒人數持續下降,尤其近2年的出生數皆跌破 20萬人,因此每個孩子都是寶,如何讓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成為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兒童責任家醫制度 整合各科醫療照顧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臺北市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約8成,顯示仍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90歲的李阿嬤近來不斷出現喘、胸悶及血壓高等狀況,1個月內連送3次急診,醫師診斷為「腎動脈嚴重狹窄」,但阿嬤始終認為,只是比較容易喘,應該不要緊,不料日前又再度因急性肺水腫送醫,血壓飆破200,更一度無法呼吸換氣,才願意接受置放支架,術後恢復良好,直說以後不敢再鐵齒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單獨吃飯是很自在啦,但與三五好友,或是親人一起吃飯的熱鬧氣氛也很不賴;但你是否曾注意到,吃下肚子的食物量,是否有什麼不同嗎?《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以系統性回顧和整合分析的方式,探討飲食的社會助長*,結果發現與單獨吃飯相比,與熟悉的人一同用餐,會吃得比較多。為什麼跟熟人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