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陳時中再駁斥入境普篩 強調新冠海嘯不一定侵襲台灣

陳時中再駁斥入境普篩 強調新冠海嘯不一定侵襲台灣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不斷呼籲,所有入境台灣民眾全數篩檢,尤其泰籍移工疑似在台感染新冠發生,詹長權強調若有必要,出境也要檢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台灣採用隔離檢疫與症狀篩檢,入境防疫強度已經非常強,並且台灣疫情現況與國際不同,沒有普篩必要。


台大公衛學院頻籲入境普篩 陳時中回應居家檢疫更加安全


陳時中表示,目前各界都認為檢驗新冠病毒,核酸檢驗(PCR)最準確,但核酸檢驗的時間點非常重要,不是任何時間點都可以把病毒驗出來,最準的檢測時間就在發病前2天與發病後9天,如果不在時間點內,就有可能檢驗不出來,基於這樣理由,台灣採用14天隔離檢疫與症狀採檢,相對國際已經非常強。


陳時中強調,如果入境民眾已經感染病毒,沒有馬上出現異狀,隔離14天內應該就會陸續出現症狀,也因隔離檢疫,病毒不會散布到社區;假使14天內沒有出現症狀,在國際上普遍認知,即便身上有病毒,數量也非常少,也不足以傳染給其他人,反觀普篩時陰性,進入社區才發病,社會傳染風險反而提高。


陳時中也說,目前入境民眾14天隔離檢疫是最安全的作法,雖社會成本最高,但面對世界新冠疫情不斷上衝,此作法卻讓台灣境內能保有社區安全。如果未來科學進步,對新冠肺炎了解增加,相關防護與治療方式加強,同時世界整體疫情緩解,就會考慮其他方式防疫,但目前世界趨勢,居家檢疫才能確保安全。


新冠海嘯再來襲? 陳時中:海嘯有但不一定來襲!


陳時中特別說,外界最近常說「海嘯來襲」,海嘯是有但不一定會來襲。不過陳時中也提醒,國際最近6周確診人數增加1倍,累積確診人數將近1700萬,當中死亡68萬,雖然本土仍然安全,生活可以放鬆一點,但防疫新生活不可以忘,唯有勤洗手、戴口罩、社交距離都做好,大量傳播的可能性才能降低。


部分醫界批開放外籍醫療 陳時中強調計畫書核准才可入境


另一方面,指揮中心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入境醫療,部分醫界人士批評,如果一有閃失不小心帶入病毒,就有可能發生本土流行,台灣沒有對外開放醫療的本錢。陳時中對此回應,外籍人士入境醫療,必須由承接醫療院所(機構)提出計畫書,包含醫療目的與防疫準備,原則上全數都要14天隔離居家檢疫。


陳時中進一步解釋,外籍人士入境醫療,原則上須有延續性與特殊性,例如原本就要在台灣治療癌症等疾病,承接醫療機構必須先提出相關規劃,經核准才能有入境資格,與其他外籍人士一樣,登機前須有3日內PCR檢疫陰性報告,入境後非緊急病患,同樣要14天居家檢疫,結束後再次PCR檢驗陰性才放行。


陳時中同時補充,如果有生命緊急狀況,可以立即到醫療院所,但防疫規格必須等同疑似病患,外籍病患必須在醫院隔離,醫療人員最高規格防護,治療同時仍然要PCR採檢,確認有無感染病毒。日前相關辦法公布後,目前共有7件申請案件,包含顱內腫瘤、肝癌、肺癌等,目前仍在審核中。


更多NOW健康報導
▸愛護地球從「食」做起 選擇永續生產標章為環保盡力
▸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幼兒溼疹半夜哭鬧爸媽好心疼 中醫調理一覺到天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國內十大死因以癌症居首,而口腔癌位居第四位,罹癌者以男性中壯年居多,進一步分析台灣的口腔癌患者,其致病原因大致上與嚼食檳榔有絶對的關係,若又有合併抽菸及喝酒的習慣,那麼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就為正常人的123倍;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羅正興主任說,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關節痠痛或不慎跌打損傷時,通常透過治療或貼藥布等方式就會逐漸舒緩,但當疼痛持續數個月都無法緩解,且疼痛蔓延全身,甚至合併倦怠、睡不飽、頭痛、記憶力退化等症狀時,就可能是纖維肌痛症所導致;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王培寧表示,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纖維肌痛症患者常有健忘、容易分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非洲年死25萬孩童,WHO在非洲啟動第一個瘧疾疫苗計畫!經過30年研發,世界衛生組織即將在馬拉威等非洲三國,針對2歲以上孩童接種瘧疾疫苗,預計至少有40%保護力,但仍需配合蚊帳、殺蟲劑等配套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Tedros表示,瘧疾疫苗有望挽救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許多人選擇以機車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雖然方便,但比起汽車,發生意外是直接以肉身承受,一旦摔車「肉包鐵」容易造成大範圍的擦傷,小則破皮瘀血,大則傷筋斷骨。中西醫師指出,在醫院診所治療的外傷中,常看到機車騎士不慎犁田,皮膚與路面直接高速磨擦,造成大範圍的傷口,不只是疼痛,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