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隱隱發癢!女子「時有時無耳鳴」 竟是小蟲活蹦亂跳住耳朵裡了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朵發癢,還時有時無出現耳鳴聲,一名50歲女子就因為這些症狀找上耳鼻喉科醫師,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的外耳炎,沒想到醫師拿著耳鏡一看,竟發現女子耳朵裡有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蟲子,費了一番功夫,才成功用耳吸引器解除蟲蟲危機。

收治病人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欣健表示,第一眼覺得該昆蟲像極了「隱翅蟲」,未免夜長夢多,必須立即移除,原本想用昆蟲趨光性的特性,以內視鏡光源吸引昆蟲自然爬出耳道,但該昆蟲大概太喜愛陰暗潮濕的耳道環境,並沒有成功。

所幸最後出動耳吸引器總算順利移除該昆蟲,後經專家鑑定,此蟲為纓翅目昆蟲,並非人見人怕的「隱翅蟲」。

徐欣健說,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比較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成人最常見的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其他常見非動物異物還有小橡皮擦、衛生紙屑、BB彈、紗條、鈕扣型電池、小石塊、木屑及植物種子等,動物性異物則多是體型較小的昆蟲類,像蚊子、蟑螂、飛蛾、螞蟻等。

體積小、無刺激性的異物入侵耳朵,像是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或衛生紙屑,可能無任何症狀,常在醫師看診時才無意間發現。

徐欣健提醒,體積較大的異物會擠壓耳道,可能造成急性外耳炎,會有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而活體異物如昆蟲,則可能感受到耳內間接性的耳鳴,或昆蟲在耳內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同時可引起劇烈耳道疼痛,更甚者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

一旦異物掉落耳朵,徐欣健指出,初步可自行將頭朝向有異物的一側傾斜,利用重力讓異物掉落,如果是昆蟲類,則可在昏暗的空間,使用手電筒的光源照射外耳道異物的那一側,利用趨光性引導昆蟲離開耳道,若仍無法解決則須就醫,由耳鼻喉頭經外科醫師使用專業合適器具處理,通常在門診即可完成異物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對付動物性異物,在確定耳膜無破損的情形下,可將生理食鹽水、沙拉油或甘油倒入耳道內,浸泡約10分鐘將其溺斃,再由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取出異物,避免直接夾取造成昆蟲更往內鑽,造成耳道及耳膜受損。

照片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土耳其女空服員「帶病飛台」 服務過旅客將全列居家隔離

12月起可罰1.5萬! 酒吧、健身房、電影院8大類場所「室內必戴口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細胞需要健康脂肪   細胞健康=身體健康 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證明—— 慢性病痛、發炎症狀、超重、青春痘、胃腸道疾病、關節病、心血管疾病、異位性皮膚炎、老人斑憂鬱症、第二型糖尿病、失智、癌症這些問題上身,是因為飲食裡缺乏脂肪! 為什麼低脂飲食造成體重超重?膽...

閱讀詳情 »

強化「小腿三頭肌」的微肌力訓練 小腿下壓腳尖的肌肉 小腿三頭肌是小腿的肌肉,是下壓腳尖時會用到的肌肉。 膝蓋以下、腳踝以上部分稱作「小腿」,就是那裡主要的三組肌肉。 又出現了,三個頭,這是指腓腸肌內外側頭及比目魚肌統合起來的三個膨脹部分。   小腿三頭肌可以說是「第二個心臟」,透過小腿的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己是B肝患者,會不會讓寶寶也罹患B型肝炎?這是不少懷孕媽媽心中都有的擔憂,專業醫師解答,B型肝炎會經由血液或體液水平傳染,也可能在生產時由媽媽傳染給小孩,即是所謂的母嬰垂直感染,懷孕時控制B肝病毒量,能減低垂直傳染的機會。 30多...

閱讀詳情 »

▲(照/林口長庚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叫人害怕,家中小寶貝若有任何呼吸道狀況,更是令家長心慌,從今年1月底以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就已通報約180名個案,所幸全部檢測結果都是陰性,沒有任何新冠病毒感染。醫師也發現,其實這段時間,造成這波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鼻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