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是關鍵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40歲的黃先生在外商公司擔任主管,平時經常應酬,生活作息不定,每年都自費數萬元做高階健康檢查,但收到報告便丟在一旁,未回診追蹤也從不控制飲食。直到這1個月來經常感到疲倦無法恢復,食慾下降,頭暈不適。至門診就醫時發現肝指數突然升高,才知道是急性肝炎,且血糖飆升造成身體不適。重新檢視健檢報告,才發現幾年前便已有脂肪肝問題,血糖和血脂也是逐年升高,經過開藥治療後,如今已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可別失去了健康檢查的意義

收治此個案的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郁涵指出,健康檢查的目的是希望在症狀未出現時,提早發現疾病,或是事先偵測出危險因子以預防疾病發生。有些人花了大錢,特地撥出時間做檢查,收到報告卻未仔細閱讀報告內容,或是對於醫師建議的追蹤時間和注意事項置之不理,甚至以為自己做過健康檢查,就輕忽身體出現的症狀,如此反而失去了健康檢查的意義。

一般民眾看到健檢報告出現紅字,往往十分擔心。事實上,檢驗檢查結果需搭配臨床症狀和個人危險因子,並不是完全只看數值來認定是否健康,有些時候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和評估才能確定診斷。

可從免費的健康檢查做起

健康檢查的種類及項目繁多,陳郁涵醫師建議可從免費的健康檢查做起,例如:四癌篩檢、成人健檢等,這些檢查項目雖然基本,卻十分重要,若是行有餘力想安排自費健檢,也應配合個人的生活型態及臨床症狀有無,量身訂製,針對個人的過去病史、家族史等,與醫師討論建立個人化的健檢計畫。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發生

陳郁涵醫師表示,以前總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現在我們更要說「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健康檢查有助於發現異常和危險因子,重要的是對於健檢報告中建議事項,要持續追蹤或治療。一旦發現自己是高風險族群,更要及早進行飲食控制、運動、戒菸、限制飲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來預防疾病發生,並且持續追蹤來了解改善的成效,如此才能發揮健康檢查的價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判斷一個人年齡從「頭」開始,但許多雄性禿患者明明正直青壯年,從頂上看來卻像個50歲中年男子。醫師提醒,植髮手術逐漸盛行,有禿髮困擾的民眾,若想趁著農曆年節為自己改頭換面一番,選擇醫師時一定要做到「五查」,而醫師在手術前必須做到「三評」,才能降低植髮風險,提高滿意度。開業醫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罹患乳癌的章媽媽,與大多數患者一樣接受化學治療,沒想到療程結束後兩個月,居然急性肝炎發作,送至醫院緊急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才撿回一命,章媽媽才知道原來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6個人之中,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加上癌症是國內十大死因之首,接受化療的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肺癌末期的張小姐多麼希望能用生命中僅剩的6個月,帶著寶貝女兒和先生一起旅遊,為彼此留下人生最後的完美回憶,但卻因化療的副作用─深部靜脈栓塞,導致下肢水腫,連下床活動都會造成腫脹與疼痛,更別說是旅遊了。張小姐原本以為這一切不過只是妄想罷了,沒想到「物理性血栓抽吸術」卻改變了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今年農曆春節年節長達九天,不少人都趁此機會安排出國旅遊,好好放鬆一下;根據過去經驗,許多出遊民眾常因不適應當地氣候變化及飲食,回國後就因身體不適而至醫院求診,尤其以腸胃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最為常見。由於國人出國旅遊會因一時疏忽,未留意旅遊當地的衛生安全,誤食生冷或不淨的食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