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 「免疫治療」協助改善

頭頸癌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 「免疫治療」協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頭頸癌為原發於頭部、頸部惡性腫瘤之統稱,主要成因包含長期接觸環境致癌因子,及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習慣。因該病好發於中壯年,許多患者正值生產力最高,也是成為社會經濟中流砥柱的時期,卻需與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伴隨而來的強烈副作用共存,嚴重影響到工作及家庭生活,甚至連進行一般勞動行為都有困難。但隨著免疫療法出現,改善了副作用,也延長了存活期。

外觀變形心理壓力大 頭頸癌患者生活品質相當重要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下咽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上升幅度第4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不只危險性高,患者因腫瘤位置不同而產生的各類型症狀,如口腔出現硬塊、口臭、聲音嘶啞及吞嚥困難等,都為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部定副教授張牧新醫師 表示,晚期頭頸癌因腫瘤大且位於頸部以上,難用衣物遮蔽,再加上有時開刀治療也會導致臉部變形,造成患者明顯的外觀變化而影響到社交生活,相較其他癌症來說,對患者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由此可知,對頭頸癌患者而言,癌症治療除了追求成效之外,生活品質的維持也相當重要。

過去無標準二線治療 免疫治療成為治療里程碑

頭頸部結構較複雜,需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腫瘤內科與放射腫瘤科等多專科團隊互相配合治療。張牧新醫師說明,過去如診斷為頭頸癌初期,或僅局部出現腫瘤細胞,治療方式選擇較多;但若進入晚期,已無法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性治療成效不佳及腫瘤轉移、復發時,患者預後都非常不理想,且無標準二線治療方式可運用,整體中位存活期約僅一年。

隨著新一代免疫治療問世,過去頭頸癌二線治療困境出現轉機。張牧新醫師指出,以近期大型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看來,頭頸癌晚期、轉移、復發或一線治療反應不佳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後,平均可讓整體存活期相較過去延長約47%,成為頭頸癌治療上的重要里程碑。

減少急性副作用 助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張牧新醫師解釋,免疫治療透過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讓免疫系統辨識體內腫瘤細胞,並加以消滅;不像化療,在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也會損害其他正常細胞,使患者免疫力下降、體力變差及影響其他器官功能。因此免疫治療雖偶也會有發炎、咳嗽或皮膚、肺部出現過度免疫反應等副作用,但症狀通常非急性,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相較傳統治療較少,對患者生活影響也減低。

另外,因免疫治療不需配合止吐劑或打大量點滴,僅需每兩、三週回醫院施打一次,對於住家附近無醫院或是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說,能協助在提升治療成效同時保有生活品質。

免疫治療抗癌研究日漸成熟 醫:可申請健保

大部分頭頸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前,都進行過多次開刀及放射線治療,身體營養狀況、本身免疫力、抵抗力表現都不佳,導致化療承受度降低,進而陷入治療成效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隨著醫學發展與進步,癌症免疫治療相關研究日漸成熟,不只大幅改善過往頭頸癌治療上之困境,有效控制腫瘤,同時也降低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問題。張牧新醫師提醒,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現已獲健保條件給付,患者如不確定自己是否能申請,可與主治醫師討論諮詢,減輕經濟負擔。

NV-120921-PR-02
ONC-TW-2100048

【延伸閱讀】

晚期頭頸癌陷經濟、存活困境免疫助力醫盼給付放寬

HPV致六癌一病 非女性專屬,夫妻罹同型HPV頭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次參加全球知名的「國際醫療旅遊雜誌IMTJ」舉辦的2019醫療旅遊大獎,頒獎典禮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附醫一舉拿下「最佳行銷策略」、「國際病人專科中心」兩項大獎,是唯一獲得兩獎的醫院,為台灣國際醫療爭光。 中國附醫獲兩獎 展現台灣醫療及行銷實力 中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超過七十名照顧長輩與家屬一起玩「堆積幸福」遊戲,運用認知訓練,幫助時空停留的長輩動腦玩樂,大家齊心協力對號碼、組方塊充滿歡笑。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舉行成立後,首次照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照顧長輩與家屬同樂,有笑也有淚。 就近關懷失智長輩 提升照顧能量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現代許多人都在執行高蛋白飲食計劃,多半是用來幫助增肌和減脂,但是現在有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來自荷蘭與韓國的2項研究中發現,過量蛋白質的飲食法可能會有損腎臟健康,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糖尿病或肥胖的人,研究刊登在《腎臟學透析移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九十歲老奶奶,因肺炎住院,加上身體虛弱,後來出現狂瀉,證實感染法定傳染病的困難梭菌,導致反複性困難梭菌腸炎。經醫師建議接受「糞便移植」治療,由孫女捐出糞便,歷經 2 次,大腸鏡及灌腸的植入治療,使孫女健康的微生物群在奶奶腸道內成長,終使奶奶成功回復正常的菌叢及大腸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