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 「免疫治療」協助改善

頭頸癌化療副作用影響生活 「免疫治療」協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頭頸癌為原發於頭部、頸部惡性腫瘤之統稱,主要成因包含長期接觸環境致癌因子,及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習慣。因該病好發於中壯年,許多患者正值生產力最高,也是成為社會經濟中流砥柱的時期,卻需與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伴隨而來的強烈副作用共存,嚴重影響到工作及家庭生活,甚至連進行一般勞動行為都有困難。但隨著免疫療法出現,改善了副作用,也延長了存活期。

外觀變形心理壓力大 頭頸癌患者生活品質相當重要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頭頸癌中的口腔、口咽、下咽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上升幅度第4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五位。不只危險性高,患者因腫瘤位置不同而產生的各類型症狀,如口腔出現硬塊、口臭、聲音嘶啞及吞嚥困難等,都為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部定副教授張牧新醫師 表示,晚期頭頸癌因腫瘤大且位於頸部以上,難用衣物遮蔽,再加上有時開刀治療也會導致臉部變形,造成患者明顯的外觀變化而影響到社交生活,相較其他癌症來說,對患者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由此可知,對頭頸癌患者而言,癌症治療除了追求成效之外,生活品質的維持也相當重要。

過去無標準二線治療 免疫治療成為治療里程碑

頭頸部結構較複雜,需耳鼻喉科、口腔顎面外科、腫瘤內科與放射腫瘤科等多專科團隊互相配合治療。張牧新醫師說明,過去如診斷為頭頸癌初期,或僅局部出現腫瘤細胞,治療方式選擇較多;但若進入晚期,已無法手術切除、化學治療與放射性治療成效不佳及腫瘤轉移、復發時,患者預後都非常不理想,且無標準二線治療方式可運用,整體中位存活期約僅一年。

隨著新一代免疫治療問世,過去頭頸癌二線治療困境出現轉機。張牧新醫師指出,以近期大型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看來,頭頸癌晚期、轉移、復發或一線治療反應不佳患者使用免疫治療後,平均可讓整體存活期相較過去延長約47%,成為頭頸癌治療上的重要里程碑。

減少急性副作用 助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張牧新醫師解釋,免疫治療透過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讓免疫系統辨識體內腫瘤細胞,並加以消滅;不像化療,在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也會損害其他正常細胞,使患者免疫力下降、體力變差及影響其他器官功能。因此免疫治療雖偶也會有發炎、咳嗽或皮膚、肺部出現過度免疫反應等副作用,但症狀通常非急性,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相較傳統治療較少,對患者生活影響也減低。

另外,因免疫治療不需配合止吐劑或打大量點滴,僅需每兩、三週回醫院施打一次,對於住家附近無醫院或是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說,能協助在提升治療成效同時保有生活品質。

免疫治療抗癌研究日漸成熟 醫:可申請健保

大部分頭頸癌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前,都進行過多次開刀及放射線治療,身體營養狀況、本身免疫力、抵抗力表現都不佳,導致化療承受度降低,進而陷入治療成效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隨著醫學發展與進步,癌症免疫治療相關研究日漸成熟,不只大幅改善過往頭頸癌治療上之困境,有效控制腫瘤,同時也降低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問題。張牧新醫師提醒,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現已獲健保條件給付,患者如不確定自己是否能申請,可與主治醫師討論諮詢,減輕經濟負擔。

NV-120921-PR-02
ONC-TW-2100048

【延伸閱讀】

晚期頭頸癌陷經濟、存活困境免疫助力醫盼給付放寬

HPV致六癌一病 非女性專屬,夫妻罹同型HPV頭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曾獲金鐘迷你劇集男主角的唐川,於去年因為2度中風住院,並因肺部感染持續治療,昨日13日病逝,享壽69歲。踏入戲劇圈出演過不少作品,前後將近50年,曾以《討海人》獲得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2021年底熱門戲劇《茶金》也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在劇中飾演伯公一角,精湛演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3歲的黃同學,從國小就發現10多度的輕微脊椎側彎,但是進入青春期後身高快速增加,導致側彎角度也在一年增加到近30度,屬中度側彎,經醫師建議下穿戴背架與復健,最後在發育成熟後仍維持在側彎30多度,因無惡化情形,暫不須手術。 脊椎側彎易忽略  多發生青春期 奇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以《蜘蛛女之吻》獲得奧斯卡、坎城影帝殊榮,並憑《意外的旅客》成為金馬獎史上唯一一次的外語片競賽最佳男主角得主的美國男星威廉赫特(William McChord Hurt),13日不幸病逝,享年71歲,他於2018年曾公開罹癌病史,確診為末期攝護腺癌。 威廉赫特在198...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達文西機器人手臂輔助的內視鏡手術,在泌尿科領域中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傷口小、出血量低,以及術後恢復期短是一大特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表示,一名近7旬的老翁罹患攝護腺癌,原只想電療,但家屬希望老翁將整個攝護腺摘除,讓癌細胞完全消失,在堅定勸說與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