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飲食決定壽命? 研究:多吃3食物預期壽命增10年 愈年輕開始吃愈好

文/潮健康

飲食決定壽命? 研究:多吃3食物預期壽命增10年 愈年輕開始吃愈好

 

改變飲食習慣延壽10年?  研究稱「3種食物」是關鍵

飲食是維持健康的基礎,全球飲食風險預估造成每年11萬人死亡以及2.55億失能調整生命年(編按:WHO所開發,指的是因過早死亡而損失的潛在壽命,也包括因失能而損失的健康年歲)。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延長壽命?近期刊登於《PLOS Medicine》的統合研究顯示,年輕人透過飲食調整,可能有助延長預期壽命約10年時間,且對60歲以上長者同樣具顯著效果。

 

來自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現有文獻進行統合分析,並根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開發統計模型,希望釐清飲食型態對預期壽命的影響估計。該模型現今作為公開可用的在線工具,名稱為「Food4HealthyLife」。

 

模型預估,從20歲開始,個人從典型的西化飲食,改為「最佳化飲食」(Optimal Diet)的過程中,無論男女都能幫助預期壽命增加至10年以上。至於60歲以上長者如果優化飲食習慣,女性可增加約8年壽命,男性則是8.8年;80歲以上長者則是增加約3年壽命。

 

研究宣稱,使預期壽命延長的重要關鍵為攝取更多的「豆類、全穀物、堅果類」,以及更少份量的紅肉、加工製品,這樣的飲食法趨近於「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DASH)。研究作者Lars Fadnes表示,普遍認為食物種類或飲食模式對健康有益,但飲食習慣對健康狀態的量化影響,相關研究仍十分有限。該模型試圖做出彌補,也提出初步結論。

 

延伸閱讀:連4年奪最佳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神在哪? 研究揭2關鍵原因

 

飲食決定壽命? 研究:多吃3食物預期壽命增10年 愈年輕開始吃愈好

 

吃得健康還不夠!  哈佛呼籲:做到「5種習慣」更長壽

除了飲食習慣對壽命影響深遠,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亦指出,生活中做到5項健康生活習慣,同樣能有效延長預期壽命達10年左右。分別是戒菸或從不吸菸、正常的BMI指數、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重度運動、將酗酒習慣調整為適度飲酒,以及健康飲食。

 

這項研究長期追蹤78,865 名女性與44,354 名男性,觀察他們在30年內的生活習慣變化,並參考受試者的就醫紀錄。研究顯示,與未採用此5種生活習慣的受試者相比,遵循5種習慣的女性,平均壽命延長了14年左右,而男性則為12年。

 

另外,遵循5種習慣的受試者,死亡率相較未採用者降低74%。研究主要作者Frank Hu表示,這標示著一個人遵循健康生活方式,與降低早死風險有關;且5種習慣加總效果,與最長的預期壽命有顯著關聯。

 

Frank Hu表示,美國雖然全球重要先進國家,但與其他國家的居民相比,預期壽命卻相對較短。「很多人都知道該如何促進身體健康。然而,堅持採取健康生活習慣的人依舊相當地少。」Frank Hu認為,此研究揭示了健康生活所產生的具體效益,或許有助喚醒更多人的健康意識

 

延伸閱讀:不只能降高血壓? 研究:「得舒飲食」減少心血管疾病生物標記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Claire整理報導近來國內出口到美國的金針菇被驗出含有李斯特菌,到底什麼是李斯特菌?不小心吃到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食物對身體有什麼影響?記者彙整世界衛生組織及疾病管制署公佈的相關資訊整理成本文。讓你一分鐘了解日常中要如何降低感染風險!李斯特菌症(Listeri...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三創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8420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新增5例死亡,且中重症一口氣增加77例,全都在新高紀錄。而今日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一名20多歲女性,曾打過三劑疫苗,沒有慢性病史,因為發燒腹瀉篩檢確診,從發病到死亡僅短短6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公布今(4)日新增2萬8420例本土病例,且中重症患者人數單日激增77例,寫下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同步公布最新的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除了中重症患者一律收治醫院之外,其餘無症狀、輕症...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炸鍋,確診人數天天創新高,而疫情高點還沒到,面對在野批評這一波疫情「失守了」,認為陳時中應該下台,陳時中今(4)日上午在立法院不僅沈默、動怒,一席「已經下台了,就沒有回應」又引發更多聯想,陳時中下午進一步再嗆「問這個問題很無厘頭」,他的意思是「如果下台了,那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