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養成腸胃道健康的四個好習慣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體腸胃道的健康與整個人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事實上,人體的腸胃道既像身體的守門員一樣,吸收好的營養,排除不好的廢物,腸胃道是身體70%到80%免疫細胞的家。當腸胃道健康,我們整個身體就會運作得宜,反之亦然。

這也是為何保持身體腸胃道健康很重要,為了要讓腸胃道有著好的細菌,吃的東西很重要。尤其是要小心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能引起身體感染、皮膚發炎或是其他過敏症狀。因此抗生素只有在不得不服用時才要吃,並且隨時都要補充益生菌,讓身體多增加好的細菌。

以下是幾種維持身體有好細菌以及腸胃道健康的方式。

養成腸胃道健康的四個好習慣

1.先選擇吃食物為主的益生菌

許多食物其實都含有好的益生菌,像是發酵的納豆、優格、養樂多等等。

2.吃很多益生源

很多全穀類食物都還有益生源,富含纖維,幫助腸胃蠕動,像是全穀類、洋蔥、韭菜、大蒜、蘆筍、甜菜根等等。

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可以減少腸胃道的疾病,減少脂肪在身體的堆積,減少皮膚上的過敏症狀。

3.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根據科學家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每天吃高脂肪的食物會傷害腸胃道的皺褶,讓對身體不好的有害物質以及細菌進入血液當中,增加細胞組織發炎的風險。有些脂肪也會增加身體腸胃道有害細菌的數量。

4.控制身體的壓力指數

壓力會改變身體腸胃道菌種的平衡。科學家在老鼠身上做過實驗,長期處於壓力大環境下的老鼠血液中的發炎物質比較多。那是因為壓力會改變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不是壓抑身體對外來物質的反應,就是強化反應。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相關推薦

今天台灣本土確診案例創下新低,指揮中心公布今共8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是疫情爆發以來確診數首度到個位數,目前涵蓋率也突破20%,昨天更創下單日接種人數新高,共28萬人施打疫苗,陳時中更讚「這是台灣的一個里程碑」。陳時中表示,施打的疫苗覆蓋率,從本來非常低的...

閱讀詳情 »

台南市日前推出「AI智慧防疫系統」,當市場採購人潮超過安全流量或消費者未戴口罩時,系統就會自動啟動「大聲公廣播」示警。台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今(17)日表示,已在台南火車站南站、新營客運總站及善化火車站前公車站完成建置, 7月底也會完成永康車站的裝設,用AI來進行防疫。王銘德表示,目前市區公車人流已經...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年3月2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因台灣疫苗供貨吃緊,故暫延第2劑施打時間,近日台灣疫苗充裕,他也完成了第2劑接種。陳時中今日下午在記者會中說明,自己施打情況良好,希望民眾有疫苗就快打,「有打有保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向陳...

閱讀詳情 »

台北市昨天新增14例後,今天確診數來到個位數「僅1例確診」。台北市地下街累計6人確診,市府啟動「北車地下街專案」,針對441名地下街人員進行疫苗接種。市長柯文哲今天下午3時30分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防疫作為。國內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分別是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