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養成腸胃道健康的四個好習慣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體腸胃道的健康與整個人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事實上,人體的腸胃道既像身體的守門員一樣,吸收好的營養,排除不好的廢物,腸胃道是身體70%到80%免疫細胞的家。當腸胃道健康,我們整個身體就會運作得宜,反之亦然。

這也是為何保持身體腸胃道健康很重要,為了要讓腸胃道有著好的細菌,吃的東西很重要。尤其是要小心抗生素,因為抗生素可能引起身體感染、皮膚發炎或是其他過敏症狀。因此抗生素只有在不得不服用時才要吃,並且隨時都要補充益生菌,讓身體多增加好的細菌。

以下是幾種維持身體有好細菌以及腸胃道健康的方式。

養成腸胃道健康的四個好習慣

1.先選擇吃食物為主的益生菌

許多食物其實都含有好的益生菌,像是發酵的納豆、優格、養樂多等等。

2.吃很多益生源

很多全穀類食物都還有益生源,富含纖維,幫助腸胃蠕動,像是全穀類、洋蔥、韭菜、大蒜、蘆筍、甜菜根等等。

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可以減少腸胃道的疾病,減少脂肪在身體的堆積,減少皮膚上的過敏症狀。

3.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根據科學家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每天吃高脂肪的食物會傷害腸胃道的皺褶,讓對身體不好的有害物質以及細菌進入血液當中,增加細胞組織發炎的風險。有些脂肪也會增加身體腸胃道有害細菌的數量。

4.控制身體的壓力指數

壓力會改變身體腸胃道菌種的平衡。科學家在老鼠身上做過實驗,長期處於壓力大環境下的老鼠血液中的發炎物質比較多。那是因為壓力會改變身體免疫系統的功能,不是壓抑身體對外來物質的反應,就是強化反應。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少出門,台灣民眾「坐」困家中嗎?董氏基金會今(4)日公布一項最新線上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成民眾在近一個月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有3成8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且值得注意的是,逾5分之1不滿意因疫情引起的生活變化,情緒...

閱讀詳情 »

你是否經常感到莫名疲倦、壓力大、情緒差,或是明明很累卻又睡不著、睡不好嗎?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顏佐樺醫師表示,這些亞健康的狀態其實很可能是荷爾蒙失調所致!建議可藉由健康檢查瞭解自己體內荷爾蒙分泌狀況,亦可從飲食、作息、營養品補充等面向著手改善,以提升個人的健康狀態喔!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新冠肺炎人心惶惶之際,出現民眾瘋搶罐頭、泡麵類等即時食品,為防疫長期抗戰做準備。但防疫期間,應該多攝取新鮮蔬果、米類的食物,才可以有效地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如果只是囤積罐頭、泡麵,缺乏多元營養素,且屬於加工產品,不符合均衡營養的條件,反而會造成免疫力低下。疫情當前,免疫力是最好的...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多年前主持節目時,李明依喉嚨就常不舒服,也曾開刀切除過息肉,而之前也曾經有過甲狀腺結節症,一開始以為是切息肉後遺症,直到年前做健康檢查,才確認罹患,日前已在台北榮總手術切除。其實甲狀腺結節跟女性荷爾蒙有關,所以9成以上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都是女性,而甲狀腺結節有5%的機率會惡化成甲狀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