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餵食流浪貓 小心貓抓症上身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愛貓人士常自費購買貓食,餵養流浪貓,不料,因此被感染罹患貓抓症,腋下淋巴腺異常腫脹,硬塊大小如雞蛋。在「世界手部衛生日」前夕,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提醒,在與寵物或是流浪貓狗接觸時,應該養成勤洗守的好習慣。

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指出,現代人少子化,生的少,甚至不生,許多人將貓狗等寵物當成寶貝女兒、寶貝兒子,吃睡都在一起,互動頻繁,但很可能發生人畜共通疾病。

例如,小烏龜身上普遍存有沙門氏菌的帶菌原,易造成皮膚長出黴菌,美國平均每年約有10萬名幼兒因此遭感染生病。為此,美國衛生單位早已禁止相關業者販售小烏龜給小朋友。

另外,養貓或餵貓,也可能引發疾病。一名愛貓人士在餵食流浪貓時,手指不慎被抓傷,幾天後腋下淋巴腺腫脹,出現一顆雞蛋般大小的腫塊,就醫檢查確定為細菌感染的「貓抓病」。

台大醫院感控中心副主任王振泰說,門診發現,因接觸動物而感染的疾病中,以貓抓症最為常見。通常都是貓爪弄傷,被貓舔或咬傷,以致於感染到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henselae),症狀為倦怠、肉芽腫性淋巴腺炎及發燒等。

由於人畜共通疾病越來越多,台大醫院將今年「世界手部衛生日」主題定為「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手部衛生宣導」,由院長陳明豐與劉振軒院長等人共同宣導與伴侶動物相處的正確洗手觀念。

劉振軒提醒,飼主在觸摸、清潔以及餵養伴侶動物前,都應徹底洗手,尤其在清理動物排泄物後,更應重視手部衛生。在餵食流浪貓狗時,則需注意自身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188

相關推薦

每當生理期,女孩們會流失大量的經血和營養素,身體因此變得較虛弱、臉色蒼白,由於荷爾蒙變化,此時皮膚、頭髮狀況,甚至是情緒更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讓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想要在生理期充滿活力、擁有好心情嗎?營養師大推這杯由豆漿、燕麥、堅果製備而成的「豆穀漿精力湯」! 相信大家都知道黃豆對女性的好處,其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MC出血異常 恐因子宮肌瘤易造成流產不孕經期混亂、MC還沒報到卻異常出血,小心可能是子宮肌瘤所致。隨著生育年齡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生率也有上升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單是2016年,接受子宮肌瘤切除人數就超過12,000人。萬芳醫院婦產科張宇琪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的形成受到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運動風氣盛行,許多研究都指出,每周運動要達到「333」的標準,也就是每周運動至少3天、每次運動時間要超過30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運動好處相當多,不僅能增加抵抗力、強壯肌肉、強壯骨骼,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相關疾病,同時也能使憂鬱退散;過往總認為心臟病人應...

閱讀詳情 »

暑假旅遊旺季即將來臨,今年準備拜訪哪一個國家呢?出國旅行好好玩,但最怕遇到時差造成身體疲勞,邊逛景點邊恍神,尤其若在當地有自己開車的安排,危險警戒還會升級。對此,營養師建議試試短時間的「斷食法」,不吃飛機餐、多喝水,或許可以有助擺脫時差困擾喔! 睡眠差、壓力大 長途旅遊常犯時差症候群 黃曉彤營養師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