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折後想盡快恢復 復健訓練是關鍵

骨折後想盡快恢復 復健訓練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骨折後究竟能活動,還是得乖乖靜養才有助於復原呢?南投醫院復健科醫師周建文指出,術後隔天就可開始進行復健,透過良好的復健,不僅能縮短疼痛時間,也能避免沾黏機率,加速康復;臨床上常有患者因骨折就醫,且接受手術治療,像是打籃球的碰撞、衝擊性的運動傷害或摔車等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因此導致骨折。

脛骨骨折不容小覷 嚴重時得手術治療

像運動員或車禍意外事故最常造成的脛骨骨折,因脛骨平台位於脛骨最上緣,屬於膝關節下半部,與股骨內外髁相連結,加上脛骨是承重下肢的重要角色,因此一旦發生骨折,除了骨頭,周邊的軟組織皆可能受傷,嚴重得接受手術治療;周建文主任表示,因術後需3至6個月的復原期,因此病患得有耐心和毅力好好復健,才能加速康復。

無位移骨折只需打石膏 並配合物理治療 

周建文醫師進一步說明,若為無位移骨折者,只需打石膏或穿戴功能型護具,並配合物理治療即可,但位移型骨折則需要手術治療,且術後因會出現腫脹疼痛、膝蓋僵硬等現象,因此術後8週內是完全不能承受重量,這時就得仰賴物理治療協助,尤其出院後得持續每週接受兩到三次的治療,並在家確實執行復健訓練。

復健訓練要確實 確保膝關節恢復功能

包括術後2至6週,屬於恢復期第一階段,這時建議每週進行三次物理治療,針對降低水腫與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控制能力為主;蘇煜華物理師指出,病患可透過主動與被動彎曲運動讓膝蓋彎曲90度,或以直膝抬腿、腳踝幫浦、髕骨股骨關節等運動來復健,透過長時間的物理治療,加上正確的復健觀念,並定期返診追蹤,才能確保膝關節盡快康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是不是常常這樣,每天早上打開外送平台APP、走進便利商店或早餐店都不知道要點些什麼?隨便買個早餐,到公司囫圇吞棗後就開始忙碌起來,但到了10點多就開始沒精神而呵欠連連,其實這都是早餐吃錯惹的禍。營養師要分享如何選擇正確的早餐,讓你提升白天專注力!高糖高精緻澱粉 蛋白質攝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當頭,一般民眾都會依照衛生福利部的建議,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不用手觸摸眼、耳、口等部位,保持個人衛生防護,降低病毒傳染的可能性,而國人為了避免感染,也大多遵守相關建議內容,戴口罩勤洗手,杜絕病毒入侵的可能性。 指甲剪太短 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目前表示,有新冠肺炎患者長期核酸檢測不轉陰,稱「常陽患者」,中國專家不認為有傳染力。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解釋,測到病毒核酸,不代表有活病毒,「常陽」應是病毒核酸排除比較久,沒有活病毒,傳染性應降低了。病毒核酸「常陽」 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近來正值季節交替之際,日夜氣溫變化劇烈,又逢梅雨季節,經常細雨綿綿,如此不穩定的天氣讓鼻過敏患者欲哭無淚,總是早晨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晚上又鼻塞到難以入睡,影響睡眠品質,導致整日頭昏腦脹、精神不佳,長期下來拖垮健康。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梅雨季時溼度變高,加上天氣逐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