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血壓控制越正常「喘卻越明顯」 當心!恐是剩不到2年壽命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壓明明控制越來越正常,怎麼卻越來越喘?門診一名85歲婦人,有高血壓已經20年,規律用藥下,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每每走路不到50公尺就喘到不行,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只好足不出戶,以為血壓一切控制正常,應只是老化、體力變差,近日突然昏倒,就醫才確診是「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差一點猝死。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表示,該名婦人血壓雖一度曾高達160到170mmHg,但控制見效,血壓已逐漸降至110到120mmHg,才會讓她自認血壓控制正常,而對喘、胸悶、胸痛等症狀,起初並不以為意。

因年事已高,又合併有多重內科疾病,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高,經醫療團隊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免開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手術後大幅改善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可輕鬆步行200到300公尺,外出曬太陽等活動。

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越來越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越來越少,許多不適症狀也伴隨而來。

多數病人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黃啟宏提醒,隨著狹窄程度越來越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心臟衰竭。當出現這些症狀時,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2年,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黃啟宏建議,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病人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請家人務必特別留意並諮詢專科醫師。

照片來源:國泰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自費打疫苗」最慢4月底開放1萬劑! 疫苗接種假擬每人給4天

台灣首例!20多歲年輕男打AZ疫苗5天 肢體多處冒「瘀斑」通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疫苗需求迫在眉睫。雖然國產疫苗陸續傳出好消息,不過外界仍有各種疑慮。對此,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公衛權威陳建仁昨晚用5分鐘的影片說明,疫苗除了要考量安全性與有效性外,也要考量時效性。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公衛權威陳建仁5日晚間透過臉書影...

閱讀詳情 »

氣象局今(6)日針對全台12縣市發布豪雨特報,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有局部豪雨或大豪雨。屏東縣長潘孟安在臉書貼文表示,從清晨到現在雨勢都沒有停過。屏東縣里港篩檢站也因附近區域積水,今日暫停篩檢。潘孟安表示,屏東大雷雨持續,慎防淹水。由於從清晨到現在雨勢沒停過,尤其是屏北地區雨勢較大,縣府團隊密切關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的苦,得靠即早治療來擺脫!8歲的小美(化名)就醫時只能一跛一跛、蜷曲著身體,還得在家人的攙扶下才能夠緩慢的移動診間,模樣令人心疼,全因為從頭到腳劇痛,全身無一處倖免,滿布搔抓紅疹,四肢關節處更是破皮流湯,所幸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全部改善。 收治病人的奇...

閱讀詳情 »

嬴南雄/工程PhD/科學論政人 從5月22日起,除了公布當天COVID-19的確診數之外,我國疫情指揮中心每日1400時的記者會特別額外加了「校正回歸」資料,把應該屬於過去的確診數回填(Back Log)到正確日期的確診數。 這樣一來,我國疫情確診數就不適單單每天有新數據了,而是除了每天的新數據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