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脂無感? 冠狀動脈硬化恐猝死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不同於高血壓、高血糖,會造成的頭痛、暈眩、噁心等生理反應,高血脂卻沒有任何徵兆,據統計,民國100年高血脂病患人口較99年增加逾12萬人;醫師表示,人體對於血脂的高低變化確實「無感」,但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包括動脈阻塞、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等,建議民眾定期到醫院抽血檢測血脂。

資深音樂人馬兆駿在2007年因心肌梗塞猝逝,年僅48歲,其父於69歲時,也沒有徵兆驟逝,但馬兆驊和馬兆駿卻從未自覺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忽略檢查的重要性,直到馬兆駿猝逝,馬兆驊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心臟血管早已堵塞70至95%。所幸及時裝設支架,並按時服藥及定期回診檢查,目前情況良好。

「全台至少超過200萬、20歲以上成年人,是高血脂的危險族群,每年應至少一次到院檢測血脂,」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幸榮表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肇因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長期累積將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阻塞,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猝死。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指出,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即降低1%。他建議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第一年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一次,第二年以後應至少每6至12個月抽血檢查一次,並謹記「戒菸、藥物治療、降低體重、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

另外,林幸榮也提醒,最近溫度驟降氣溫變化大,心血管疾病者要避免攝取高油脂食物,並注意保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70

相關推薦

當生活越來越忙碌,心裡越來越混亂,回頭檢視,你會發現工作、個人生活、家庭一團亂,進而影響你的情緒、甚至身體健康,當情緒不穩定或刻意壓抑時,所有負面事情迎面而來,身體狀況出現失衡,氣色不好,連體重也出現問題,大小病痛更是不斷。小編最近發現,”靜坐”、”冥想&rdq...

閱讀詳情 »

Text/美麗佳人 Photo/達志 妳愛漂亮嗎?同時妳也依賴著手機?相信這是現在大部分女生的生活型態,不是編編要嚇妳,根據日本報導,每天使用手機超過2個小時以上就是”過度使用”,這將會加速妳的老化,更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是:通話的時候,手機面板長期貼在妳的臉頰,就會造成細菌感染...

閱讀詳情 »

產後,除了開始學習照顧寶寶的大小事,子宮也要開始進行復原,而復原狀況可從觀察惡露變化得知,因此,需要產婦多所留意,確認產後復原狀況是否無虞...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 從觀察惡露變化可了解產婦的產後復原狀況。究竟惡露有哪些變化?何時會停止?萬一滴滴答答個不停,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