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脂無感? 冠狀動脈硬化恐猝死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不同於高血壓、高血糖,會造成的頭痛、暈眩、噁心等生理反應,高血脂卻沒有任何徵兆,據統計,民國100年高血脂病患人口較99年增加逾12萬人;醫師表示,人體對於血脂的高低變化確實「無感」,但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包括動脈阻塞、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等,建議民眾定期到醫院抽血檢測血脂。

資深音樂人馬兆駿在2007年因心肌梗塞猝逝,年僅48歲,其父於69歲時,也沒有徵兆驟逝,但馬兆驊和馬兆駿卻從未自覺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忽略檢查的重要性,直到馬兆駿猝逝,馬兆驊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心臟血管早已堵塞70至95%。所幸及時裝設支架,並按時服藥及定期回診檢查,目前情況良好。

「全台至少超過200萬、20歲以上成年人,是高血脂的危險族群,每年應至少一次到院檢測血脂,」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幸榮表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肇因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長期累積將導致動脈粥狀硬化、阻塞,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猝死。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殷偉賢指出,研究顯示,每降低1%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冠心症、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即降低1%。他建議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應將LDL-C控制在100 mg/dL以下,第一年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一次,第二年以後應至少每6至12個月抽血檢查一次,並謹記「戒菸、藥物治療、降低體重、規律運動」的生活習慣。

另外,林幸榮也提醒,最近溫度驟降氣溫變化大,心血管疾病者要避免攝取高油脂食物,並注意保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7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想要控制高血壓,務必要1量2記3服藥!門診中,常有高血壓患者量錯血壓數值,甚至量完後未長期記錄,進而影響用藥劑量。醫師指出,血壓控制不良恐造成心肌梗塞、腎衰竭、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呼籲民眾落實量血壓、確實記錄數值、定期服藥的習慣。根據101年衛生福利部國人主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連日暴雨襲台,潮溼的環境造成許多民眾家中的牆壁開始發霉,出現一塊塊的黑點,就是俗稱的壁癌,可別不以為意!醫師提醒,家中若有過敏體質及氣喘的民眾,最好將黴菌清除乾淨,並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乾燥,以免引起過敏及氣喘發作。林口長庚內科部長、台灣胸腔疾病協會理事長郭漢彬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腸病毒進入流行高峰期!疾管署指出,上周因腸病毒而就醫的幼童再創新高!小兒科醫師也指出,最近因腸病毒而前來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提醒家有2歲以下幼兒的民眾應提高警覺,一旦孩子疑似或確診為腸病毒,也應請假在家休養,避免在幼兒園發生交叉感染。每年到了夏天,總會有許多小朋友罹患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端午節即將來臨,又是開心吃粽子的時候,但粽子種類繁多,不僅有南北之分,還有甜鹹兩種,且熱量往往高得驚人。營養師提醒,粽子有沒有加蛋黃就差了200-300大卡!建議想減肥卻又想吃粽子的民眾,可以選擇吃沒有蛋黃的粽子,並適時搭配蔬菜水果,均衡健康。根據國健署去年所做的各類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